早在鸦片战争后,紫阳即有少量鸦片种植,民间吸食尚不普遍。民国初年,主持陕政的张凤翙曾以严刑禁种鸦片,使之基本禁绝。自陈树藩主陕后,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征收“烟亩罚款”,从而放开烟禁。吴新田盘踞陕南,用强派烟亩款...[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早在鸦片战争后,紫阳即有少量鸦片种植,民间吸食尚不普遍。民国初年,主持陕政的张凤翙曾以严刑禁种鸦片,使之基本禁绝。自陈树藩主陕后,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征收“烟亩罚款”,从而放开烟禁。吴新田盘踞陕南,用强派烟亩款...[继续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紫阳基本结束了多年的兵荒和匪患,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经济、文化建设也成为民国年间最好的时期。民国二十六年 (1937) 秋, 紫阳、 岚皋2县的一些人, 在紫阳县长胥俊&55365;&56726;的支持下...[继续阅读]
支援前线抗战的动员工作逐步展开。在官方,成立了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紫阳分会和战时生活励进会等团体; 在民间,兄弟争相入伍赴前线杀敌,传为一时佳话。民国二十八至二十九年 (1939~1940) 间,中共安康地委机关设在紫阳芭蕉口...[继续阅读]
农业生产逐步恢复。民国二十八年 (1939)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仅46740亩,总产15634吨,人均占有126.3公斤。到三十二年 (1943) ,耕地扩展到35万亩,较抗战初期增长6.5倍。总产上升到43750吨,人均占有355.7公斤,较抗战初期增长1.8倍。粮食交易日趋...[继续阅读]
县政府一面采取强制手段,对烟民施戒,减少了吸食鸦片的人数; 一面派部队深入烟区清查,打击烟匪,虽不乏舞弊情事,仍迫使鸦片种植由公开转入隐蔽,压缩了面积。县府要员因一度松驰禁政,两名县长先后受政纪处分并被迫离任。...[继续阅读]
自民国二十七年(1938)以后,陆续建立民众教育馆和城镇卫生所,兴办了本县第一所初级中学,以及11个乡镇的中心学校和保国民小学。当时,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流亡至紫,从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工作,对于提高紫阳人民的教育、卫生水...[继续阅读]
抗战时期,紫阳的经济、文化建设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辛亥革命以后,推行“地方自治”制度。农民除应向政府交纳田赋外,尚须按一定比例交纳“自治经费”,其数额后与田赋相当。民国三十年(1941)陕西田赋改征实物,省财政...[继续阅读]
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紫阳的经济、文化建设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呈现萎缩状态。官绅之间以互相倾轧为能事,根本无心顾及民生疾苦。县长王少峰、刘济生相继被逐,议长吴毅丞等贿选“国大”代表,传为一时丑闻。农村土地高度...[继续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紫阳受西南战局影响,于1949年11月30日解放。由于中共西北局城市工作部先期派杨实至紫从事秘密工作,策动本县两支最大的地方武装分别宣布起义和投诚,使人民解放军进驻时未伤一兵一卒,社会各界也比较安定...[继续阅读]
紫阳解放初,面对严重饥荒和国民党潜伏特务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暴动,中共紫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后改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驻紫人民解放军部队的协助下,用将近1年的时间,领导全县人民开展生产救灾和剿匪。彻底消除了民...[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