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朔城历史 > 列表
朔城历史 共有 403 个词条内容

铜鎏银龙纹案角

    1983年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3 区58 号墓出土。4 件,同式近似曲尺形。高12.3 厘米。国家一级文物。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通体作镂空龙纹,表面鎏银。案是汉代富豪人家常用之器物,其四角装饰如此精美的鎏银龙纹,自会显示...[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马邑市”陶壶

    高22.5 厘米,1983年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藏,国家二级文物。泥质灰陶,轮制,盘口,肩部饰三角形与“S”形暗纹,腹部有数周凹弦纹,腹下部近底处有戳印篆文“马邑市”三字,可知此壶为西汉雁门郡马邑县...[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玻璃璧

    直径12 厘米,1983年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藏。玻璃质,泛黄,局部有钙化现象。面饰谷纹,内外缘均有郭,背面光素莹润。...[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玉蝉

    1984年平朔露天煤矿仓库区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藏,国家一级文物。玉质温润,蝉体扁平,双目、吻部及双翅尖、尾尖均突出体外,以直线或弧线色勒出蝉首、双翼、腹、尾等细部,立体感强。线条简洁明快,雕技娴熟,是汉代...[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玉单耳杯

    1984年朔县(今朔城区)照什八庄汉墓出土,平朔考古队藏,一级文物。白玉质,细润光洁。敛口,圆唇,圆腹,平底,沿部置一环形把,通体光素。置于铜器中,故有铜锈侵蚀。...[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第九节 女诗人班婕妤

    班婕妤(前48—2),雁门楼烦(今朔城区梵王寺)人。班氏的祖先与楚同姓,是令尹子文的后代。因子文是被老虎哺乳大,楚人称虎为“班”,子文之子便称班壹。秦国灭掉楚国,班壹迁徙到晋国、代国之间。秦始皇末年,班壹避难于楼烦,所养马...[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第一节 政区人口

    东汉初,光武帝又将王莽更改过的郡县名称恢复。建武二十七年(51),定襄郡治所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南部移治善无(今右玉县右卫镇),雁门郡治所由原来的善无迁到阴馆(今朔城区夏关城),辖县14,今朔城区境有阴馆(今夏关城)、楼烦(今...[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第二节 卢芳之乱对马邑之影响

    王莽改制引起全国性一片混乱之时,安定三水(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人卢芳诈称自己是汉武帝曾孙刘文佰,和三水的羌胡共同起兵反抗新莽。新莽灭,更始帝刘玄授卢芳骑都尉,使其镇抚安定以西地区。更始败,三水豪杰认为他是刘氏子孙...[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第三节 南匈奴入居塞内

    建武二十二年(46),匈奴地方遭旱灾和蝗灾,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死,疾病蔓延,人畜饥荒,死耗大半。匈奴畏汉朝乘虚攻击,求和亲。乌桓乘虚大败匈奴,汉以布帛招乌桓归附。次年,匈奴单于死,诸王争位,发生内乱。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日...[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

第四节 北族三强和乌桓入居塞内

    西汉初,匈奴冒顿破东胡,东胡余众聚乌桓山者,称乌桓。东汉初,乌桓与匈奴连兵,经常侵犯今山西北部边境。东汉建武二十二年(46)匈奴遭灾国乱之时,乌桓乘机击败匈奴,成为北方各民族中强族之一。北匈奴失败后西迁。当时的北方,乌...[继续阅读]

朔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