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通鉴纪事本末 > 列表
通鉴纪事本末 共有 2160 个词条内容

元狩元年。

    淮南王安与宾客左吴等日夜为反谋,案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1]。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言,言“上无男,汉不治”,即喜;即言“汉廷治,有男”,王怒,以为妄言,非也[2]。王召中郎伍被与谋反事,被曰:“王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见宫中生荆棘...[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数[1]

    不害有子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阴使人告太子谋杀汉中尉事,下廷尉治[2]。王患之,欲发,复问伍被曰:“公以为吴兴兵是邪?非邪?”被曰:“非也。臣闻吴王悔之甚,愿王无为吴王之所悔。”王曰:“吴何知反!汉将一日过成皋者四十余人...[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于是王乃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军吏、中二千石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

    欲使人伪得罪而西,事大将军,一日发兵,即刺杀大将军[1]。且曰:“汉廷大臣,独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等,如发蒙振落耳[2]。”王欲发国中兵,恐其相、二千石不听,王乃与伍被谋先杀相、二千石。又欲令人衣求盗衣...[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会廷尉逮捕淮南太子,淮南王闻之,与太子谋,召相、二千石,欲杀而发兵[1]

    召相,相至,内史、中尉皆不至[2]。王念独杀相无益也,即罢相[3]。王犹豫,计未决。太子即自刭,不殊[4]。【注文】[1] 会:恰好,正好。  淮南太子:即刘迁。参见前“太子迁”条注。[2] 内史:官名。内史之职掌,历代有所差异。西周置。...[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伍被自诣吏,告与淮南主谋反,踪迹如此。

    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上下公卿治其党与,使宗正以符节治王[1]。未至,十一月,淮南王安自刭,杀王后荼、太子迁,诸所与谋反者皆族[2]。天子以伍被雅辞多引汉之美,欲勿诛[3]。廷尉...[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衡山王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其弟孝为太子。

    爽闻,即遣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孝作輣车锻矢,与王御者奸,欲以败孝[1]。会有司捕所与淮南谋反者,得陈喜于衡山王子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即先自告所与谋反者枚赫、陈喜等[2]。公卿请逮捕衡山王治之,王自...[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汉武帝元朔三年。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1]。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2]。”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3]。骞得间...[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元狩元年。

    初,张骞自月氏还,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大宛在汉正西,可万里[1]。其俗土著,耕田。多善马,马汗血。有城郭、室屋,如中国[2]。其东北则乌孙,东则于寘[3]。于寘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4]。盐泽潜行地下,其南...[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元鼎二年。

    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1]。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2]。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蛮夷俗恋故地,又贪汉财物,今诚...[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

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1]

    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2]。”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3]。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继续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