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之四:大乐《凤点头》的由来

后汉皇帝刘知远小时候家境贫寒,十二岁那年,家乡遭受特大干旱,几乎颗粒无收,母亲带着他流落异乡。逃荒路上,母亲因饥饿而死,刘知远只得讨口度日。
一天,刘知远来到四川大英县蓬莱镇玉印寺,睡在神像后面的神龛子上。刚睡下,李员外就带着他女儿李三娘端着雄鸡刀头(祭品)前来进香。刘知远饥饿难忍,趁这父女俩跪下磕头之机,伸手把雄鸡抓在手里。父女二人站起来时,发现雄鸡不见了,就在庙内找,找到了刘知远。争执间李员外说:“你若能把这鸡喊答应,鸡就是你的。”
“好。”刘知远随手在地上拾得一根木棍在鸡头上敲打,口中念念有词:“咚不龙咚”,“咚不龙咚”,“咚不龙咚”……接着又提高嗓门大声地喊:“鸡啊鸡,你是我的鸡,你就给我叫三声吧!”
刚一停止敲击,煮熟了的鸡竟然将脖子一伸,嘴巴一张便“咚不龙咚”、“咚不龙咚”地叫了起来,李员外和他的女儿简直听得目瞪口呆,再细看刘知远相貌堂堂,两眼有神,英气逼人,是个有福之相,心想他莫非将来是个大富大贵的人。李员外笑着说:“哈哈,看来你真有两下子,请问你的尊姓大名,家住何方?”刘知远回答说:“我叫刘知远,家住远方,父母双亡,无家可归,请问前辈贵姓?”李员外不慌不忙地说:“我姓李,就在玉印寺下面的庄园里住,家有薄田数顷。”又转身指着女子说:“她是我女儿,年方十六,名叫李三娘,今天我陪她来许愿的。看来,你们有缘分,相公,我想把女儿许配给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个李员外,家境富足,爱妻早逝,长子李大郎已婚配,独有一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没多久,李员外就安排酒席,招刘知远为婿。
不到一年,李员外病逝了,生前他安排长工种了一大片西瓜,瓜又大又甜。眼看可以卖一大笔钱,可是总有人来偷瓜。刘知远决定和长工们亲自去守。深夜里,凉风吹醒了刘知远,在蒙眬中他突然看到一个怪物朝他走来,他被惊醒了,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他用手掐了一下身子,有疼痛感,不是做梦,躲也来不及了,只得硬着头皮上去拼命。只见他抓起床边的锄头,一下跳下床来,口中念着“咚不龙咚”,抡起锄头就打,那怪物向刘知远扑来,说时迟那时快,刘知远将身子往旁一闪,躲过这一招,从怪物腋下蹿过去,腾空一跳,翻手一锄,打在怪物的脑勺上。只听得那怪物“嗷”的一声怪叫,转身就逃,这刘知远胆子也壮起来了,提着锄头一边念着“咚不龙咚”,一边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追上,刘知远抡起锄头,正要横扫那怪物的脚杆,可那怪物却变成一股青烟钻进田中地缝里。刘知远呆立了一会儿,便自言自语地念着那句“咚不龙咚”,接着在后加了一个“锵”字,就对着怪物钻进去的地方挖了起来。他一口气挖了八尺多深,只见里面射出白光。刘知远胆子越大,越是不怕,又继续挖,结果挖出一把白得发亮的宝剑。他拾起宝剑一看,锋利无比,这剑面刻着的两行字映入他的眼帘:“青龙宝剑,专赐好汉”。刘知远拿在手中好不喜欢,用它来削锄头,如削瓜果一般。刘知远把宝剑抱在怀里,竟忘了自己还在守瓜,便乐滋滋地一边走,一边念着那句“咚不龙咚锵”回到家里。
刘知远有了宝剑,就有了投军的念头。他让妻子将家里的脚盆底朝天,找来两根木棍,示范着敲打脚盆底,口中教妻子念“咚不龙咚锵”,妻子示范着,顿时发出了一阵悦耳的鼓乐声。刘知远说:“我走以后,你若有难,就敲洗脚盆,念‘咚不龙咚锵’,我心灵就有感应,就会回来救你。”妻子听后点点头。
刘知远走后,哥嫂对李三娘说:“三娘啊,刘郎已不在人世了,你又这么年轻,妇道人家守寡,日子难熬不说,别人还会有闲话,人言可畏呀。”三娘心里明白,刘郎并没死,何苦要改嫁。三娘说:“嫁肌绘鸡,嫁狗随狗,我生是刘家的人,死是刘家的鬼,决不改嫁。”
嫂子很不耐烦地说道:“不愿意改嫁,也不勉强,要在这里坐吃白食,那可不得行。每天必须给我担三百担水,晚上必须磨五斗麦。”三娘说:“担三百担就三百担,磨五斗就磨五斗。”
从第二天开始,李三娘每天必须到八角井去担三百担水,用磨推五斗麦。那时,李三娘已有身孕,在腊月的一个夜晚,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她在磨房生下一男孩,因为没有剪刀,她用嘴咬断了脐带,于是将孩子取名叫咬脐郎。
再说刘知远,那日与李三娘分别后,一直往北走,恰遇后晋在招兵,他便投了军。他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武艺超群,胆气过人,很快就当上了后晋的大将。后晋皇帝石敬瑭死后,其子石重贵昏庸无道,刘知远乘机推翻了晋,自立为皇帝,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在统一战争时,有一次不慎,他和他的军队被契丹国大军围在一个名叫铁笼山的山寨上,粮食快要吃完,救兵又未到,情况十分危急。
外出云游的大力神看到这种情景,立即返回仙山,对徒弟道:“咬脐郎啊,你已经十六岁了,也该下山了,你父亲今天有难,你得火速赶去救援。”咬脐郎问道:“师傅,不知父亲在何处,怎么施救?”大力神说道:“你将脚盆底朝天,用木棍敲打,念‘咚不龙咚锵’,你父亲就有感应,你随你父亲的感应就可以找到他了。”听完师傅的话,咬脐郎照此办理,找到了父亲所在的地方。咬脐郎立即带上双剑,骑着神鹰向铁笼山寨飞去。
铁笼山寨外,敌军黑压压围了一层又一层,简直是水泄不通。山下的骂声不断,不堪入耳。咬脐郎心急如焚,顾不得那么多,离地还有三丈多高,就手舞双剑,高声大喊“天兵来啦”,从神鹰背上跳了下来,挥舞双剑,逢人便杀,所到之处人仰马翻,尸首分离,如快刀砍菜一般。那神鹰也用双翅扫、用嘴巴啄、又用爪抓,把围困的敌人杀得七零八落。但敌军仗着人多势众,不断地朝咬脐郎拥去,咬脐郎和神鹰把拥上来的敌军杀了一层又一层,杀得敌人落花流水。
寨中的刘知远听到寨外喊声连天,来到寨门一看,原来敌军正围着一位白铠小将在厮杀,只见那白铠小将把双剑舞得风雨不透,周围的敌军纷纷人头落地,一大片一大片地倒了下去。刘知远看得两眼发愣,口中情不自禁地赞叹着:“好武艺,真厉害!”接着转过身说:“快给我把战马牵来,我们也杀出去。”这时只听到空中传来喊声:“皇上,我来了。”顺着这喊声望去,一个道长模样的仙翁驾着祥云降落在山寨前,刘知远急忙迎上去跪拜,仙翁将他扶起来说:“皇上,你就放心吧,有我这徒弟就足够了。我今天来一是给你送兵马,二是引见你们父子。”“父子?”刘知远不解地问。“嗨,你还不知道啊,这就是李三娘为你生下的咬脐郎啊!”仙翁解释说。刘知远万万没想到这位白铠小将竟是自己的儿子,仙翁将自己如何将咬脐郎收为徒弟的事说了一遍。刘知远惊喜万分,又怕儿子在敌群中有所闪失,便坚持要下山去杀敌,否则就把他儿子引上寨来。仙翁见状说:“这有何难。”于是向着山下喊道:“咬脐郎,快回山寨,师傅来了。”咬脐郎听到师傅的喊声,纵上神鹰背,飞向山寨。
仙翁和刘知远并立在朝堂上,神鹰落在朝堂下,咬脐郎急忙跪拜在地上大声地喊道:“徒儿拜见师傅。”仙翁扶起咬脐郎说:“来,快来拜见你父亲。”咬脐郎又立即跪拜下去口中喊道:“孩儿拜见父皇。”刘知远忙回应道:“我儿今天辛苦了,快快平身。”咬脐郎站起身时,仙翁把令牌和布袋交给了咬脐郎,并说:“这令牌一头写有雷雨,一头写有沙石。捏着雷雨,就会向敌人阵地刮狂风、打炸雷、下暴雨;捏住沙石,就会向敌军飞沙走石!这个布袋里有黄豆、胡豆,如果你的兵力不够,就可抓出豆来撒,要收兵时,你只需把布袋的底朝天,这些豆子兵都会飞进来。使用这些法薄罕,你必须暗念你师傅教你的咒语。”说完那仙翁骑上神鹰飞走了。
山下的敌人还在围困,咬脐郎便要出寨杀敌。他腰挂令牌,身背布袋,手提双剑,从东寨门向山下冲去。快到敌阵时,他不停地用手抓豆撒豆,口里念念有词。那些豆子一着地就变成兵马,不大一会儿,就有千军万马向敌阵冲去,敌人尸横遍野,溃不成军。刘知远带兵从西寨门杀出,杀得敌人抱头鼠窜,喊爹叫娘。这时援兵也到了,三路大军一直向敌群杀去,杀得敌人望风而逃。咬脐郎这时想到的是将来国家的安危,不能放虎归山,一边追击,一边从腰间取出令牌,捏住雷雨,现出沙石二字,口中默念咒语,顿时,风沙吹得敌人睁不开眼,天上掉下乱石砸得敌人血肉横飞。三军乘胜追击,摆脱了契丹国围困。
回朝后,咬脐郎被册封为太子。身为太子的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第二天,他带着几个亲兵,外出狩猎,晚上回来,将满车的猎物送进皇宫,刘知远龙心大悦,并将猎物赏赐有功之臣。第三天,太子打猎时遇到一件奇怪的事。这一天,从早上到中午都未见到一个猎物,直到午时才发现一只白兔,咬脐郎立即弯弓搭箭,射向白兔,可那白兔忽然不见了。只见井边有一妇人在担水,这桶底子是尖的,在地上根本放不稳,那支箭就落入她那桶中,这桶壳上现出一首诗:“太子受封精神爽,外出打猎跑得忙,白兔带箭把路引,八角井旁遇……”太子一看,此诗不完整,一定隐含玄机,是否最后一句印呵“八角井旁遇亲娘”呢?但太子从未见过他的娘,他确实也不知道自己的娘是什么模样,是否在人世,于是他走过去,彬彬有礼地问:“请问,您老人家的尊姓大名?”那妇人看了太子一眼说:“我叫李三娘,你问这有什么事?”太子心中茫然,这是否就是我的亲娘呢?他心想,回去问父亲不就真相大白了吗。那妇人担着水向李家大院走去,太子目送这妇人走进院子方才离去。
回到皇宫,太子便把打猎遇到的奇事给父皇说了,刘知远问明情况后恍然大悟:“这就是你的母亲,她还在受罪?为啥她那么苦却一直不用我教她的方法召唤我呢?真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呀。”想着想着,他流下了痛苦的眼泪,并暗暗念道:“也该把她接出来了。”太子对父皇说:“我真想见我娘,你能帮我把娘找回来吗?”刘知远点了点头:“好嘛,我去把你娘接回来。”
第二天,刘知远带了几个贴身侍卫,直奔蓬莱镇。到后,就将随从安置在栈房(旅馆),自己穿着便服,来到李家大院,正见李三娘担着尖底桶走出来,刘知远心想:“是她,就是她。”这李三娘也在想:“这不是知远吗?他回来了。”又不敢喊,站在那里端详着对方。这时,刘知远的眼尽邯润了,他想到李三娘以前对他的恩爱,看到眼前受苦受累的李三娘,鼻子一酸,眼泪流了出来。他喊了一声:“三娘,是你啊!”李三娘也丢下尖底桶,一头扑到刘知远怀里放声痛哭起来,并把这些年的满肚子苦水一五一十地向丈夫哭诉。刘知远也哭了起来,说道:“三娘,为啥不召唤我呀?难道我叫你念的‘咚不龙咚锵’忘了吗?”李三娘答道:“没有呀,我一个人在这里受罪就够了,召回你不又多一个人一起受罪吗?”刘知远满腔的悲愤化成怒火直冲脑门,他大吼一声:“哭有什么用?”于是,顺手提起水桶用力一甩,那水桶直向远方飞去,又冲进磨房大声吼:“这折磨人的东西,去你娘的吧。”双手抓起来用力一甩,磨子和磨盘都纷纷飞出磨房。
李三娘随丈夫刘知远回到皇宫,被册封为皇后。
后人为纪念刘知远和李三娘,就把刘知远经常念的那句“咚不龙咚”作为蓬莱大乐《凤点头》(大打)的第一句。



更多同类【蓬莱大乐】......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