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谷
简介
光谷(英文名称:Optics Valley of China)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别称,又称“武汉•中国光谷”。 这里是中国光电子信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及光电器件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发展历程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湖北省、武汉市在全国较早进行转化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探索。1984年,武汉市政府成立“东湖智力密集小区规划办公室”,进行规划研究和筹建工作,1988年10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1991年,国务院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7月,国家科技部和外交部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APEC科技园区。2001年2月,国家科技部批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2001年7月6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以来,先后被批准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并被列为全国六个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试点之一。
规模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已建成约90平方公里。园区集聚了各类高等院校42所、56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70多万在校大学生、51名两院院士。建有关东科技园、关南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富士康武汉科技园,以及汽车电子、金融后台、武钢、武重、武锅等产业园。正在建设国家生物产业九峰创新基地和九龙产业基地。截至2008年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注册企业达12,784家,其中经营活跃的有8,000多家。截至2009年9月,光谷拥有华工科技、武汉凡谷、烽火通信、凯迪电力、东湖高新、人福科技、长江通信、光迅科技、精伦电子、三特索道等21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占湖北省的三分之一[2],是湖北乃至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地区。
“十五”时期,东湖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28%。2008年,高新区企业完成总收入1,750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工业总产值1,565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财政收入44.50亿元。
从2007年开始,光谷以光谷软件园和光谷金融港为载体,吸引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此设立后台中心,计划将光谷打造成为重要的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新的发展
2009年12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昨日的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市领导高兴地称其为我市又一块“金字招牌”,其意义不亚于武汉“两型社会”。
市长阮成发透露,东湖高新区获批“很不容易”,国家原本只打算批北京中关村一家,但省委省政府一直“锲而不舍”地积极申请,并多次向中央领导争取,才拿下了这第二个甚至有可能也是最后一个的名额,这也意味着继获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后,武汉改革发展再次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0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将专门发文,举全市之力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月7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我市将全面赋予东湖高新区市级管理权限,提升行政效能,实现“办事不出开发区”。
英文翻译
【光谷】的标准英文翻译:对于【光谷】一词,一直流传两种英文翻译,分别是Optics Valley和Optical Valley,区别就在于“光”的翻译上。
optics:n.光学
optical:adj.眼睛的, 光学的, 视觉的
valley:n.山谷, 流域, 溪谷
从字面上翻译,Optics Valley和Optical Valley都没有错,这里optics和valley都是名词,optical是形容词,形容词主要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也就是说Optical Valley这个词组的语义重点在于后面的Valley(谷),而Optics Valley这个词组的语义重点在于前面的Optics(光),光谷作为国家特批的以光电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开发区,其主要意思就是突出“光”。
在武汉光谷看到很多名称带“光谷”这个词的写字楼、地名、企业名称,对于“光谷”的翻译是五花八门,虽然这个地名英文翻译是个小问题,但是希望大家养成严谨的作风,规范用语,特别是外文书籍资料译本,这样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