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光学 > 正文

饶云江

  • 饶云江
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1962年6月出生于云南,中共党员,汉族; 1982年获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现四川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学士学位; 1986年获 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0年获 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1991年至1992年在英国Strathclyde大学电子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2年至1999年任英国Kent大学物理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1999年任重庆大学首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纤技术研究室主任。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在光电精密测量与光纤技术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系统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在国际上创造了多次“首次”;主持了多项英国及中国国家级项目,解决了一系列学术难题;撰写英文专著三章,应科学出版社之约即将出版《光纤光栅原理及应用》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300余次,引用人次超过1000;二十余次在国际光纤传感器年会及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共获发明专利一项、公开二项、申请四项,获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学术水平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部分为国际领先;近4年来论文年均被SCI他引均超过40次,所做工作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学术成就被国内外同行广泛知晓;已成为国际光纤传感技术领域知名青年学者,在光纤光栅传感研究方面被国际同行称为世界级的专家。

由于在光电精密测量与光纤技术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1999年被聘为全国首批国家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度荣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2003年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最近又入选首批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其中,“王大珩光学奖”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性科技奖,是中国光学界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最高学术奖励。

目前担任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及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国际多家光学与光电子学权威学术杂志特邀审稿人;“亚洲光电子年会传感器主题会议”主席及“纤维光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主席。

主要学术成果:

在光电精密测量与光纤传感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较系统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

 1.作为第三主研人参加的“光栅测角系统提高测角精度的理论体系”课题获国家教委1995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甲类)。

2.主持研制出达国际先进水平的单模光纤自动熔接机,获国家“七五”攻关优秀成果奖。

 3.在光纤低相干性干涉传感器与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研究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已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体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低相干性光源合成方法,被同行认为是在光纤传感领域中的一个突破,该工作发表于国际光学权威杂志Optics Letters上,至今已被引用32次,并被应用于光学相干成像及光学干涉显微术中,在光学干涉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有关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研究现状的综述文章“In-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自1997年发表以来被国际同行引用达68次,已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文献。

4.在国际上首创采用高频CO2激光脉冲制造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新方法,已获专利。应用该技术研制出的低噪声光纤放大器经专家鉴定认为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撰写英国出版的光纤传感技术系列专著三章,共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44篇论文被SCI核心杂志收录,3篇为国际知名杂志特邀综述文章(已被国际同行引用110次),论文共被国际同行引用240余次,二十余次在光纤传感器年会及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

 6.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开展“新一代光纤传感技术基础研究”的项目。荣获中国光学学会2001年度“王大珩光学奖”。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