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工控 > 正文

服务型制造业

  • 服务型制造业
“服务型制造业”的概念是由孙希有博士在《服务型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并进行完整阐释的。

   服务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

  孙希有博士认为,服务型制造业是指今天的制造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一个产品参与的制造主体越来越多,由于主体的增多而带来了主体与主体之间流程衔接的增多,由此必然带来服务行为的增多。以往一个产品的制造,只有到了最终产品的时候才开始有消费者,才出现服务。而服务型制造业不同,一个产品制造的分工变细,参与一个产品制造的主体增多。每个环节,每个主体生产出的东西或者可能是最终产品,或者可能是中间产品,但不管怎样,对于他们的下一家需求者来讲,都必须提供优质服务,这种服务也包括产品的质量。对于产品提供者来讲,他无论处在产品生产过程的何种环节上,他的下一家客户都是他的消费者。这样,只有优质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才能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生存。

  第二种情况:制造行为当中服务性收益占比愈益增大。以往,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是中间产品,还是终端产品,只要售出或消费者使用了,此产品的生产制造行为就结束了。而产品售后服务行为的出现使得产品的制造责任行为延长,这种延长行为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制造行为本身。此外,生产的产品出厂以后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更改变了以往制造性企业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就是生产的产品不以出售形式与消费者、需求者、产品使用者建立关系,而是以租赁等形式与消费者、需求者、产品使用者建立起关系,而产品的维护、保养、出现问题等都由中间产品制造厂负责,中间产品制造厂赚取租赁费、服务费等。服务贯穿于生产制造的始终。当然,这种服务性的收入与服务业是没有关系的,也绝不能归入服务业范畴。

  第三种情况:出现了没有工厂的制造企业和没有制造行为的工厂。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制造类企业代工、外包等现象的出现。一些名牌产品的厂家大都开始去制造化,它们不再专注于生产,把制造部分交给代工厂完成,它们只保留研发、设计以及营销网络等核心内容,甚至研发、设计、营销都外包出去了,这样的行为中就会充满服务,工厂服务化现象出现了。

  如何发展服务型制造业

  工业与服务业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融合并进的。从工业化的进程看,工业化的初期是生产型制造业,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则为服务型制造业,服务也是制造,这是对制造业全新的完整认识。

  什么是制造,制造包括生产和服务两大部分,简单地说,制造=生产+服务。人们往往重视生产而轻视服务,从价值链来分析,生产所创造的价值约占三分之一,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约占三分之二。从制造过程来分析,生产过程的时间为十分之一,而服务过程的时间为十分之九。通过这两方面的全面分析,足见服务在制造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企业要围绕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主要是突出主业生产,强化研发和营销,打造全程供应链。

  (一)突出主业生产

  生产是服务的载体,企业首要的是组织好生产,这是制造的基础。当然,生产必须围绕主业来进行,组织精益生产。生产不在于大而在于强,低水平的生产,规模越大,风险也越大。把生产搞强,就是要抓住主导产品和关键环节,做精做透,创造核心价值。特别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研发和营销

  制造的过程就是服务的过程,必须围绕生产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产前服务是研发和设计,产中服务是物流和供应,产后服务是营销和售后服务。这里创造核心价值的是两头,即研发和营销,要花大力气加强研发和营销,从资金、人才和物力上加大投入,这是强化服务的重中之重。

  (三)打造全程供应链

  供应链是从市场调研开始到产品回收利用结束全过程的制造流程,因此制造是一条完整的价值链,企业必须走出自身圈子,组织相关企业打造全程供应链。这条供应链包括原料供应企业、零部件配套企业、业务外包企业、物流运输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相关合作单位等。企业通过创建品牌、整合资源,组织管理好整条供应链。这里的关键在于服务,从企业内部服务走向供应链全程服务,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