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环保 > 正文

核污染

目录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

产生来源

    核污染(nuclear contamination)来源[1]  主要有,核武器实验、使用,核电站泄露,[1]  工业或医疗上使用的核物质遗失、核武器爆炸 、热辐射伤害 、核辐射伤害 、放射性存留等。

    污染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产生放射性气溶胶等放射性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及人体体表产生危害;另一种是随风向扩散产生的污染。但无论哪种,其污染程度都要视核泄漏严重程度而定。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核燃料在爆炸中形成烟尘飘扬空中,危害面积非常广泛。

    核爆炸不会引起明显的气候变化,但会在事故发生地及一定距离范围内存留放射性。

    核电站受损后,设施会释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寿命短”的放射性物质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些半衰期长的放射性物质则要危险得多。[2]  即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

    利用高温分裂铀的过程会产生一百多种新的化学物质。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16、氚和氪。这些气体比较轻,会快速消散,对人类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会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

    衰变也是核反应,也产生辐射。据了解,[2]  核反应堆完全熔解后,会释放出另一种危险物质铯-137。铯-137有剧毒。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人会通过食物和水将其摄入,或类似灰尘被人吸入。与其接触,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3] 

主要危害

    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外照射。

    辐射损伤是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这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β射线、α射线和中子束等)引起电离、激发等作用而把能量传递给机体,造成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很强的辐射,形成核污染。放射性沉降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如果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瘤、白血病及遗传障碍。

重要案例

    1954年时,17岁的莉迪亚.莱比德娃还只是前苏联奥伦堡厨师学院的一名学生,她被当局选中,到一个极秘密的核试验基地为军官们负责饮食。没有人告诉她,她将参与一个庞大的试验,而这个试验将对人产生莫大的伤害。

    1954年9月14日,一架轰炸机从高空投放下一枚40000当量的炸弹。在地下核掩体内指挥的马歇尔·格尔基科夫是这次爆炸的目击者,格尔基科夫在二战期间曾是斯大林手下的高级军官。格尔基科夫下令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及320架飞机朝炸弹震源出动,布置成势,模拟一场核战争。 此次试验的目标是检验核战争爆发时,士兵的作战能力与军事武器的性能。成百上千的家养牲畜也在此次爆炸有效杀伤区内。 冲天蘑菇云拔地而起“当时的场面犹如世界末日。

    自那以后,他身体状况很差,深受病痛折磨。 许多人有防毒面具,但强烈的高温下,他们不得不取下面具。整个战场里,充斥着燃烧的坦克,飞机的残骸。

    在爆炸前几小时,莱比德娃和其他200名负责伙食的妇女被告知一枚炸弹即将引爆,随后她们被安排躲在距爆炸中心3英里的一个深坑里。他们只给了莱比德娃一条毯子。 随后,一个巨大的蘑菇云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整个世界黑雾笼罩。莱比德娃自核试验后,便经常生病。白血病困扰着她,而此前她因咽喉肿瘤也做过手术。和其他幸存者一样,莱比德娃在看医生时不许透露病情发生的原因。直到\*年代初期,俄罗斯政府才公开了那次核实验的详情。但病历档案却在数年前被烧毁了。 当莱比德娃试图拿到病历时,却被告知所有的文件于1976年前就丢失了。到目前为止,距离试验场130英里的奥伦堡市受核辐射影响的范围,要比切尔诺贝利的辐射影响还要多一倍。

核污染去除方法: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能引起核污染的原料生产加工使用。

    2.通过立法限制核的使用和核原料的买卖,交易。

    3.使用核能源要确定其安全性,以安全最大化为原则,

    4.加快核能的科技研究,更深入的了解其原理,以更好的掌握和利用核能。

    5.避免核战争。约束有核国家关于核武器的研制和开发。

    6.进行核试验和开发核能,应尽量使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进行,如果有事故,使其造成损失最小.

重要事故


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30分,在苏联白俄罗斯乌克兰大森林地带东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 4号机组发生的一次反应堆堆心毁坏、部分厂房倒塌的灾难性事故。当场造成31人死亡,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俄罗斯大约4300个城镇和村庄坐落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遭受放射污染的区域。 

    在布良斯克和卡卢加地区,来自私人农场的蔬菜和家畜的放射性水平大约有13%不正常。外漏放射性污染不仅影响苏联大片地区,还波及瑞典、芬兰、波兰等国,成为引起世界震动的一次核电站事故。截止2006年,还有 超过150万俄罗斯人住在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联合国卫生机构评论说,大约9300人可能死于由放射性污染引起的癌症。

美国三里岛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 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

苏联核动力卫星坠毁事故

    1978年1月24日,苏联“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发生故障,核反应堆舱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陨落,未燃尽的带有放射性的卫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内,造成严重污染。1983年1月“宇宙”1402号核动力卫星发生类似故障,核反应堆舱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气层时完全烧毁。

美国核动力卫星事故

    美国在1965年发射的一颗军用卫星中,用反应堆温差发电器作为电源,由于电源调节器出现故障仅工作43天。以钚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热源的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曾用于“子午仪”号导航卫星,“林肯”号试验卫星和“雨云”号卫星。这些卫星经过长时间的空间运行后,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殆尽,再入大气层烧毁。美国在1964年4月发射“子午仪”号导航卫星时,因发射失败卫星所携带的放射性同位素源被烧毁,钚238散布在大气层中并扩散至全球。后来改用特种石墨作同位素源外壳,以防烧毁。1968年5月“雨云”号气象卫星发射失败时,核电源落入圣巴巴拉海峡,后被打捞上来。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受11日大地震影响而自动停止运转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线水平已达到正常数值的1000倍。这一核电站大门附近的放射线量继续上升,12日上午9时10分已经达到正常水平的70倍。 

    3月15日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爆炸,压力控制池受损。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目前,当天风向朝北,风从太平洋吹向日本内陆,估计对日本影响较为严重。 据悉,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的压力控制池发生爆炸。目前未知该爆炸引起的泄漏是液体还是气体。但日本官方说,泄漏不会对外界造成大的影响。

福岛第一核电站正门附近辐射值陡增

    2011年3月15日,当天上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正门附近监测到每小时8217微西弗的辐射,这一辐射数值相当于普通人1年从自然界遭受辐射的8倍多。当地时间8时31分(北京时间7时31分)左右,福岛第一核电站正门附近辐射数值从每小时882微西弗陡增至每小时8217微西弗。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当天早些时候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当天上午传出爆炸声,核反应堆中的控制压力容器可能出现损坏。爆炸发生后不久,福岛第一核电站四周监测到每小时965.5微西弗的辐射,之后下降到每小时882微西弗。

    日本政府根据国际核事故分级表将此次福岛核电站事故定级为4级(最高7级),但罗科斯塔表示:“我们感觉此次事故的定级至少应在5级,可能处于6级的水平。[4] 

黑龙江省东北部发现日本核泄漏放射性元素

    2011年3月26日 环保部门设在黑龙江省饶河县、抚远县、虎林县的三个监测点的气溶胶样品中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所检测出的放射性剂量值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仍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掌握范围之内,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

 


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