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识别稻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和稻褐色菌核病、稻球状菌核病、稻灰色菌核病等,总称为水稻菌核病或秆腐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优势菌不同,主要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发生较为严重。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症状识别稻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和稻褐色菌核病、稻球状菌核病、稻灰色菌核病等,总称为水稻菌核病或秆腐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各地优势菌不同,主要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发生较为严重。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继续阅读]
(见彩页5)水稻白叶枯病症状识别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全生育期均可受害,以孕穗期受害最重。发病后,稻叶变黄枯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损失20%~30%,严重者可达50%~60%,甚至绝收。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叶枯型病害大多...[继续阅读]
症状识别又名青粉病、伪黑穗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在我国各大稻区均有发生。随着一些矮秆紧凑型品种的推广,此病发生愈来愈突出。病穗空秕粒显著增加,发病后一般可减产5%~10%。稻曲病仅发生在穗部的单个谷粒,少则1~...[继续阅读]
症状识别又名假枯心,在北方稻区广为流行,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植株发病早的多不能抽穗,发病迟的穗小,畸形,一般可减产3%~5%,严重时减产20%以上。发病后,一般先在心叶下第一叶基部出现褐绿黄斑,逐渐向上扩展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继续阅读]
症状识别又名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仅个别小穗受害,病谷米粒部分或全部被破坏,成熟时外颖张开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破裂后散出黑粉。发生特点病菌以厚...[继续阅读]
症状识别又名为白尖病。全国各大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达30%以上。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叶片与穗部。秧苗被害后,上部叶尖端2~4厘米处逐渐卷皱呈白色、灰色的干尖,病健部界限明显,干尖扭曲...[继续阅读]
(见彩页5)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症状识别又名细条病、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继续阅读]
症状识别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即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长江以南各稻区的早稻育秧发生普遍,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纯属不良环境条件所造成...[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