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财政学术界研究的问题集中于社会主义财政基础理论的构建。关于财政本质是关系到能否对“什么是财政”做出回答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是财政学理论的基石。它决定着财政职能、要素、运行机制、原则、规律和政策、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49年后,财政学术界研究的问题集中于社会主义财政基础理论的构建。关于财政本质是关系到能否对“什么是财政”做出回答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是财政学理论的基石。它决定着财政职能、要素、运行机制、原则、规律和政策、体...[继续阅读]
许廷星教授是财政学界的前辈。1957年,许廷星教授首先提出“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时,邓子基作为从厦门大学《资本论》研究生班毕业的学生,刚在厦门大学任教几年,还是一个年轻教师。邓子基作为后学,对许教授十分崇敬,彼此感...[继续阅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邓子基明确提出“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的命题。在此命题下,提出了“财政要素论”“财政职能论”“财政平衡论”“财政政策论”“财政体制论”等。邓子基为坚持、发展与...[继续阅读]
邓子基说:“国家分配论要前进,不能保守。西方要批判,内部有争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分配论”作为财政理论,在争鸣中不断淬火重生,在发展中巩固,在巩固中发展。实践一再证明,财政与国家是有本质联系的,有国家的地方就有...[继续阅读]
半个多世纪以来,邓子基作为坚定的“国家分配论者”,全面、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证了“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19世纪50年代末,我国老一辈财政理论工作者在否定在苏联占支配地位的“货币关系论”的同时,提出了...[继续阅读]
邓子基自称是财政教学科研战线的“老兵”,多年来矢志不渝,构建并发展新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国家分配论”把分配置于马克思再生产原理四个环节的中介地位,把财政置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中...[继续阅读]
说到构筑并完善财政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大厦,邓子基作为财政管理理论的“倡行者”,不仅研究财政基础理论,而且对财政管理及改革实际问题也有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他的“平衡财政”观尤为突出。财政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理论...[继续阅读]
邓子基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所倡导的“国家分配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典范。同时,邓子基深入挖掘马克思的财政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分析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继续阅读]
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必然面临这样两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对待他人学术成果与不同学术观点,如何对待自己的学术观点。对此,邓子基的一贯态度可概括为“在继承中发展”。首先,邓子基善于吸收他人的成果,同时加以发展,表现出他作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