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会召开第五次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我国载人航天的必要性问题。会议认为,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诸多方面考虑,立即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是必要的,并且同意从飞船起步。会议决定,在过去论证的基础上,由国防科...[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会召开第五次会议,专门研究发展我国载人航天的必要性问题。会议认为,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诸多方面考虑,立即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是必要的,并且同意从飞船起步。会议决定,在过去论证的基础上,由国防科...[继续阅读]
中国航天过去的数十年,如果没有一批杰出志士,是不可能有今天的;而今天的中国人要想飞天,倘若没有一批大师级的科学家,同样也是绝无可能的!载人航天工程批准立项后,谁来担当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成了中央专委、国防科工委...[继续阅读]
载人飞船一起步就选择搞三舱方案,有人认为三舱不如两舱简单、保险、安全系数高。工程立项前的可行性论证过程中,大家的意见不一致,难以拍板定夺。三舱式飞船主要由返回舱、推进舱和轨道舱组成。返回舱位于中部,是载人飞船...[继续阅读]
主、副着陆场确定下来,与其相关的以提高航天员安全为主要目标的飞行轨道设计优化工作,排到了日程当中。王永志以一个优秀总设计师的气魄,用战略科学家超前的眼光为飞行轨道设计、勾画出一幅气魄宏伟的蓝图。他的主张,在今...[继续阅读]
“神舟一号”飞船胜利升空,王永志没有沉浸在大战告捷的喜悦里,随即投入到飞船飞行的变轨设计方案中。载人航天,“登天难,下凡更难”。“上”难在克服重力,准确进入轨道;“下”却复杂多了。从空间的轨道速度减到每秒几米的...[继续阅读]
“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对王永志来说,人生的很多时候就像是火箭发射一样,为了瞬间的成功,要付出漫长努力和等待,整个过程无不充满艰辛。科学探索的过程,往往是当一个硕果结出之后,一切便成为过去;另一场孕育已久、更为...[继续阅读]
7个月后,“神舟四号”飞船和运载火箭从北京顺利运抵酒泉发射场。“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继续阅读]
“首次载人飞行前的决策一定是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凭什么说可以执行载人飞行任务了,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早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后,王永志一直都在思索。他意识到,大家是否都能认同这些问题,将是争论的焦点。而要客...[继续阅读]
国外把飞上太空的人都称作宇航员,在中国却叫航天员。这一称谓,还是从钱学森的一个观点得来的。我们头顶的空间,根据高度大致应该分为空、天、宇。飞机属于航空,而人类目前进入太空的距离也很有限,因而也只能叫航天,这就给...[继续阅读]
对王永志而言,大思路形成了并非可以高枕无忧。载人航天工程有工程总体和七大系统,协调面广、项目多、难度大。在研制过程中,总是有新问题不断地冒出来,出现“拦路虎”。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问题处理、协调各大系统都离不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