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T技术 > 微信平台 > 正文

微信公众号当年的样子
2021-07-25 23:36:44

微信公众平台是 2012 年 8 月份上线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7 年多的时间,跟我的写作时间几乎是同龄的。最近在整理公众号上的历史文章,翻到最早 2013 年初发表的几篇。刚打开一看,开始以为出 bug 了,竟然没有显示阅读量。接下来又打开了几篇,还是没有显示阅读量,但翻到后来的文章时,阅读量就出来了,我确认这不是 bug,而是一个功能迭代。这才发现,那时候的公众号文章压根就没有“阅读量”这个功能,只不过是我不记得了而已。仔细回忆,那时的公众号唯一有的两个功能就是可点击进主页的公众号名称和阅读原文的链接,然后就只显示文章标题和内容本身了。后台的编辑排版工具,那别提有多简陋了,今天的很多功能都是没有的,更别提各种花式排版了。微信公众号当年的样子_微信公众号当年的样子2013 年我还在做技术,主要的写作阵地是 CSDN 博客,很多内容我都会同步到公众号一份,并配上博客链接,目的是把公众号的读者引到博客去。这个逻辑在今天看是反过来的,但在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博主其实都是这个逻辑。那时的公众号更像是一个内容转介器,没有显示作者,也没有原创保护,更没有投诉机制。

 

在后台申请开通公众号后就可以自由发文,而且从当时的产品逻辑来看,也许微信是希望作者将其他地方的内容搬运到公众号来的。要不为啥会有个“阅读原文”的功能呢?这不就说明了当前的文章不是原文么。

 

按照现在的公众号逻辑,“阅读原文”这个功能其实是有歧义的,至少文案是,因为几乎所有作者的原创阵地就是在公众号。而且“阅读原文”也不再被当做原文链接来用,而是附带的一些其他用途的链接,比如商品链接或者推广链接。

 

当然,这是按照现在的逻辑去想。

 

但在当时的场景下,大部分人都是将博客文章搬运过来,然后写一段简介或者全部复制粘贴,并且通过“阅读原文”链接将用户引流去博客。

 

不得不说,这是微信很聪明的一招,主要有两点。

 

第一,移动端写作和阅读在那时还是个新鲜玩意儿,用户习惯还没有养成,微信为内容创作者撕开了一条口子。

 

不管是写作还是阅读,那时的用户都还停留在 PC 时代。大部分的博客都是 PC 端体验,没有对移动端进行适配,所以从公众号阅读原文过去后,在小屏幕手机上看到的内容体验自然不如 PC 端。

 

但随微信用户量的增加,以及在手机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在移动端阅读 PC 端文章的样式毕竟体验不好。然后很多人就慢慢过渡到干脆直接在微信公众平台写作并发布,并且到博客同步一份,实现双端写作。

 

很多人逐渐发现,在触达用户的便利性上,微信有天然的优势。因为移动端几乎天天在线,而 PC 端有上下线的概念,所以一批作者就完全切换到公众号的写作上来了。

 

微信撕开的这条口子,直接重构了整个内容创作和分发的生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二,早期在内容上以大敞口的方式对待内容生产者,后期逐渐收紧扶持原创生态。

 

早期的微信公众号是没有“原创”功能的,也就是说,你发现一篇不错的文章,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过来为你所用。

 

有的人会注明出处,有的人就直接以自己名义发送,对原创作者版权没有任何保护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原本在 PC 端的内容被搬运到了微信上,用户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在微信上养成,这为后来公众号的爆发奠定了基础。那时还没有私域流量的概念,微信号仍然被作为一种像手机号一样的隐私符号,所以好友里都是生活中熟悉的朋友,并不会把微信号开放给陌生人添加。所以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微博号放在文章底部,并附上一句“私信交流请关注我的微博”。而现在,在其他内容或者社交平台,很多人都会留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公众号”。你看,流量这东西就是这么风水轮流转。

 

 

写在最后

 

从公众号这款产品 7 年前的设计来看,那些基础的东西一直没变,那些后来的补充也是一直在完善当初的基础。

 

为什么现在打开早期的文章没显示阅读量,大概率是当时的文章数据结构没有“阅读量”这个字段。所以随着功能的迭代,出现了两种效果。很多产品在迭代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兼容性的情况,并不是产品经理考虑不到,而是当初的想象空间限制了。

 

可能当时的公众号产品经理也不知道未来这个内容生态会有那么大的生命力。

 

好产品都是演化出来的,最初的定义足够简单,未来的空间才会足够大。万事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看当年的微信公众号,一个标题、一个内容、一个阅读原文,就构成了它的核心三要素,由此衍生出了后续的万紫千红。

 

做多不难,难的是克制做多的欲望。

···············END···············

本文摘自 :https://blog.51cto.com/u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