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继续阅读]
旗帜是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标志,它的出现由来已久,最初的实物已荡然无存,但是在先秦的古文字中尚可见到旗的象形。上面两图即是在甲骨、青铜器、陶器、石鼓等古文物中发现的与旗有关的字迹。通过这些字迹,可窥测到...[继续阅读]
商周时代,田猎活动常具有军事演练的意义。据《周礼·司常》载:“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甸(田猎)亦如之。”此图表现了当时田猎用旗的景象。田猎用旗与军事用旗形式大体相同。商至战国大多为车战,旗通常斜插在车身后部...[继续阅读]
见于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中的纹饰(局部)。图中战船旌旗干首有戟头,并有短羽装饰,即称羽旌。...[继续阅读]
此战国铜壶图案内容十分丰富,上面是射箭、采桑,中间是射猎飞鸟和宴乐场面,下面是陆战及水战。两艘双层战船都置有旗,右边船头的旗帜是用羽毛编缀而成的羽旌,左边战旗为织物制成,上有七星,代表七斿。斿的多少标明等级,据《周...[继续阅读]
《孙子兵法》记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旗。”旗、鼓是古代战争中的主要指挥工具,上图即表现了击鼓和战旗在战斗中的应用。...[继续阅读]
下图为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彩绘鸳鸯漆盒,盒上绘有击鼓舞蹈图,图中央是一兽形鼓座,鼓的上方有羽旌。...[继续阅读]
此为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中陆战的情景。当时在前面冲锋陷阵的兵士要把旌旗插在肩背上,故称作“被羽”。《国语·晋语》中载:“晋攻狄,郤叔虎被羽先登,克之。”此图左数第四人肩披羽毛的形象,即是“被羽...[继续阅读]
此图为两匹马拉着一辆猎车,车上有二人,其中一人驾车,一人持箭射猎,车后斜插一束又长又大的羽状物,即为羽旌。《周礼·司常》说:“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全羽即完整的天然羽毛,析羽是指用刀剪等加工过的羽毛。...[继续阅读]
图中四匹奔马拉着猎车,一人驾车,另一人手持长矛,车后飘扬着两束长羽。古代大多数情况下全羽之旞,用于文事;析羽之旌,用于武事。此图为武事用旗,故为析羽之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