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5年,西班牙的N.Monardes第一次记录了荧光现象。1852年,Stokes判明了荧光是光发射的概念。1867年,Goppeleroder进行了历史上首次荧光分析工作。1880年,Liebeman提出最早的关于荧光与化学结构关系的经验法则。19世纪末,人们知道了600种以上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575年,西班牙的N.Monardes第一次记录了荧光现象。1852年,Stokes判明了荧光是光发射的概念。1867年,Goppeleroder进行了历史上首次荧光分析工作。1880年,Liebeman提出最早的关于荧光与化学结构关系的经验法则。19世纪末,人们知道了600种以上的...[继续阅读]
在50年代以前,人们研究古陶瓷主要依靠传统方法,即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来观察器物的造型、装饰、胎釉、色泽、釉面、底足、底款、手摸底胎等外观特征,与已知的“权威”标准器物、馆藏文物或考古发掘资料相比较,以判...[继续阅读]
目前,古陶瓷的科学测试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国家很多,由于古陶瓷的发源地在中国,所以我们国家在古陶瓷研究方面的工作相对要领先于其他国家。目前古陶瓷常用的科学测试项目有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有:胎釉外观特征测试、断口特征...[继续阅读]
在以往常规的古陶瓷科技检测中,测定胎、釉、彩的化学组成,大多数都要求作定量分析,但某些特殊样品则作定性分析就能说明问题了,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简单得多。定量分析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分析需去除水的比量。所用仪器有...[继续阅读]
所谓非破坏性分析或微创分析就是不需要破坏样品,在进行检测分析时,只要把整器或碎片直接放入仪器中,把x射线束对准要分析的部位,即可得到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再根据谱线的强度计算出元素的含量,并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根据目...[继续阅读]
当热释光测定年代的方法出现以后,人们非常想了解热释光测定年代的原理是什么,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人们能接触的论文和专著很少。关于热释光测定年代的论述,张福康研究员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介绍的:自然界中的结晶体,如陶瓷原...[继续阅读]
热释光断代技术对被检测的样品要求还是很高的,不允许被检测物重复测试,同时热释光断代要求样品没有受过污染,没有接触过放射性物质或者被x射线照射过,也没有在高温下做过任何试验,否则,结果就不准确。虽然热释光测定年代的...[继续阅读]
关于热释光断代技术的造假问题,《中国古陶瓷的科学》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古代陶瓷自其诞生之日起,不断受到地下各种放射性物质和宇宙中各种射线的辐照,这是产生热释光现象的基础。现代的造假者为了牟取暴利,采用γ或中子辐...[继续阅读]
在现代商品市场经济中,一些人为了私利,不择一切手段和技术用作古陶瓷的造假,以对抗各种科学技术,其中也包括利用热释光断代造假技术,由于这一现象已较为普遍。为了识别器物是否经过人工辐照造假,科学研究专家们一般拟从下...[继续阅读]
自80年代起,x射线荧光能谱仪商业市场化应用开始,瓷器的釉表面成分无损检测分析或微量采样元素成分检测分析成为事实,为瓷器的真伪判断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测试方法,利用x光管发出的x射线,激发古陶瓷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特征x射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