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中国家谱史图志 > 列表
中国家谱史图志 共有 90 个词条内容

第十节 北魏《薛孝通贻后券》

    北朝还有石刻谱牒存世,这就是北魏《薛孝通贻后券》,为北魏太昌元年(532年)河东大族薛氏所刻。1920年在山西太原出土,出土地为当时的薛氏祠堂旧址。全文17行,每行11—12个字。内容如下:大魏大昌元年□月十日,代郡刺史薛孝通,历叙...[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十一节 北魏《彭城武宣王妃李媛华墓志铭》

    另一存世的石刻是北魏《彭城武宣王妃李媛华墓志铭》。该碑刻于正光五年(524年)八月,1920年洛阳北张羊村出土。家谱刻在墓碑的背面,故称碑阴,内容如下:亡祖讳宝,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刺史,敦煌宣公。亡父讳冲...[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一节 唐代官修谱牒发展的原因

    唐代官修谱牒的发展,与当时新旧士族势力的斗争变化消长有着重要关系,与唐代政治社会生活对家谱的需要也紧密相关。唐代,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废除及科举制的推行,选拔人才的标准由以前重门第血统转为重知识和诗书,“荐辟科举之...[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二节 唐太宗修《氏族志》

    整个唐代,按唐代统治者的意愿共有三次官修谱牒,即:太宗时修《氏族志》,高宗时修《姓氏录》,开元中宗时修《大唐姓族系录》。第一次是撰修《氏族志》。关于撰修《氏族志》的情况,《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二记载如下:“贞...[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三节 武则天修《姓氏录》

    《氏族志》成书后的20年间,时世推移,越来越多的庶族通过科举入仕成为新贵,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承认,他们强烈要求编修一部与实际政治社会状况相吻合的新谱牒。“耻其家无名”的庶族官僚李义府,看透了出身寒门...[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四节 唐中宗修《大唐姓族系录》

    唐中宗神龙年间至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唐朝又一次修改《姓氏录》,这一次是谱学家柳冲向皇帝建议修改的。《新唐书·柳冲传》称“冲好学,多所研总。……中宗景龙中,迁左散骑常侍,修国史”。①柳冲是当时著名的谱学家,他指出...[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五节 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有唐一代,官修谱牒规模巨大,私修家谱之风亦十分兴盛。宋张浚在《陈氏族谱序》指出:“夫六朝以来,家有谱系之学,又有谱系之书。隋经籍志载天下郡县国民族谱若干卷。唐世,此学此书盛行。”①宋欧阳修《与王深甫世谱帖》指出...[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六节 唐代家谱内容

    上述私修谱书原貌已难寻觅,但从有关文献和敦煌石窟保存的残页中可略知谱牒内容一二。《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唐代颜真卿《世系谱序》一文,论述了颜氏得姓缘由以及颜氏祖先仕途:“世为鲁国卿大夫,孔门达者七十三人,颜...[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七节 唐代敦煌谱牒残卷

    唐代私修家谱,尽管数量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原貌已难寻觅。但从敦煌石窟保存的家谱残页中,可略知当时家谱原貌一二。近百年来,敦煌文献陆续出土,其内容以唐朝手写经卷为主,但其中亦发现有唐朝少量姓氏谱牒资料。②唐代谱...[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

第八节 家谱种类

    唐代私修家谱的种类很多,多沿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家传、家谱和家状。1.家传。家传是唐代私谱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是自修自藏,但官府亦有收集存藏,以为修官谱之依据。魏晋南北朝最讲究门阀郡望,家传...[继续阅读]

中国家谱史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