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报告主要介绍大足石篆山、石门山、南山等三处石窟(图1)。图1 北山、宝顶山、石篆山、石门山、南山石窟位置关系图石篆山石窟位于大足城区西南约25公里的三驱镇佛会村。石窟造像开凿于北宋元丰至绍圣年间,为儒、释、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本卷报告主要介绍大足石篆山、石门山、南山等三处石窟(图1)。图1 北山、宝顶山、石篆山、石门山、南山石窟位置关系图石篆山石窟位于大足城区西南约25公里的三驱镇佛会村。石窟造像开凿于北宋元丰至绍圣年间,为儒、释、道“...[继续阅读]
根据本卷报告所涉石篆山、石门山、南山三处石窟分属不同区域,且相对独立的具体情况,本卷报告共分四章分别对其介绍。第一章为概述,主要介绍本卷报告的内容、体例和规范,以及本次调查和本卷报告的编写经过等。第二章介绍石...[继续阅读]
章节 除第一章概述外,第二章至第四章第一节均介绍该石窟概况,包括地理状况、石窟构建、石窟编号及相互位置关系、石窟岩体软弱夹层带及裂隙等;第二节介绍该石窟保护维修及前期考察、著录研究情况;第三节及之后,则按石窟编...[继续阅读]
本卷报告的测绘图,主要包括石篆山、石门山、南山等三处石窟的总平面图、总立面图,各龛窟平、立、剖面图,以及部分等值线图等。总平面图、总立面图 三处石窟的总立面图、总平面图是采用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绘技术所获得...[继续阅读]
本卷报告下册为图版册,分为图版Ⅰ、图版Ⅱ两个部分。图版Ⅰ为摄影图版。大多为2013年用高清数字相机拍摄,部分为2014年补拍。因龛窟环境所限,部分图版无法达到正投影的要求,且个别图版采用了数码拼接技术,或直接使用正射影像...[继续阅读]
2013年,根据《大足石刻全集》的编撰计划,在完成北山佛湾和多宝塔的现场调查后,课题组随即开展了本卷报告的相关工作。按照分工,课题组组长黎方银负责总体组织协调,刘贤高负责具体指导。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的文字记录工作按照...[继续阅读]
(一)位置与环境石篆山石窟位于大足城区西南25公里处的三驱镇佛会村石篆山,地处北纬29°35′44″,东经105°34′25″(图4、图5;图版Ⅰ:1、图版Ⅰ:2)。图4 石篆山石窟地形图图5 石篆山石窟文物分布图2003年之前,包括1956年、1980年被公布为...[继续阅读]
(一)子母殿造像区子母殿分布在石篆山山顶,龛像雕凿于弧形延展的崖壁上。崖壁大致呈东西—西北走向,全长130余米(图6、图7;图版Ⅰ:4、图版Ⅰ:5、图版Ⅰ:6、图版Ⅰ:7)。因构造裂隙、卸荷裂隙和层面裂隙互相交切,导致岩体相互脱离...[继续阅读]
(一)子母殿造像区1954年,四川省文管会第一调查组与大足县文管所联合组成“大足县文物调查小组”,对“石桌乡石篆山子母殿造像”进行调查。在其调查成果《大足县文物调查小结》1中,将龛像从东至西通编为9号。1985年《大足石刻...[继续阅读]
子母殿造像区第9号龛下部存有一条软弱夹层带,下距地坪60厘米,左端起于第9龛左下方,右端止于第8号龛口中下部,最宽12厘米,全长870厘米。第五岩体中部存有一条右斜向裂隙,导致岩体分离并略有错位,裂隙宽20厘米。裂隙上起于岩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