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佛像 > 列表
佛像 共有 2791 个词条内容

优填王

    这种倚坐造像还有个特殊的演化情况。在初唐时,大概受玄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图样影响,此种倚坐像被称优填王像为优填王造像。佛经上说印度优填王因释迦佛到天宫中为母说法,三月不归,优填王思念释迦致生怨病,于是派工匠上天...[继续阅读]

佛像

旃檀像

    佛经说优填王是用牛头旃檀木(檀香木的一种)造释迦像,到了中晚唐和北宋时,又仿此典故,流行造木雕释迦立像,俗称旃檀像。但这两种样式不是同一个来源。优填王倚坐像,从龙门石窟看,是全身没有衣纹的,宝座也是饰有怪兽、童子等...[继续阅读]

佛像

观音菩萨

    观音在我国民间受到善男信女的特别信奉。观音像在二世纪的犍陀罗造像上已出现了,其冠中饰有化佛,手中提净瓶。在中国北魏小铜佛像上已有铭文,如“敬造观世音一区”等。北魏和唐代小铜像手里拿莲花和净瓶的多是观音。早期...[继续阅读]

佛像

弥勒菩萨

    弥勒像的造型比较复杂。因弥勒是未来世界的佛,现时身份还是菩萨,在北朝石窟上或者石碑造像上经常是位于上方,姿态有思惟坐姿(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右手支腮作思惟状)、交脚坐姿,呈菩萨相。唐时对弥勒信仰趋热,又宣扬武则天...[继续阅读]

佛像

思惟菩萨

    释迦太子在成佛前装束是菩萨形的。在北朝造像上常见树下思惟像,一般多是释迦太子像。但在造像碑最上方或石窟最上方的树下思惟像往往多是思惟弥勒像,二者在外形上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要靠铭文判断,一般称为思惟菩萨像。藏传...[继续阅读]

佛像

阿弥陀佛

    前面谈到三佛并坐时,阿弥陀佛作禅定印呈如来相。在藏传佛教造像中,阿弥陀佛在佛装三佛并坐以外,多呈菩萨装。梵文“阿弥陀”有“无量光”和“无量寿”两种意思,藏传佛教据此意造成了两尊,称为无量寿佛(或长寿佛)和无量光佛...[继续阅读]

佛像

文殊普贤菩萨

    至于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则为人熟知,特征比较明显。文殊是司智慧的,有时骑在绿狮子上,藏传佛教文殊菩萨的左肩上有经书,右肩上佩宝剑(或右手举宝剑)。普贤则骑白象,但藏传佛教骑象的普贤较为少见。文殊、普贤、弥勒、观音、...[继续阅读]

佛像

金刚五佛

    在藏传密宗佛教中,以大日如来为本尊,谓之摩诃毗卢遮那。摩诃,谓大之义;毗卢遮那,谓日之别名,故译为大日。以大日如来为首的金刚五佛(图14)有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一般头戴宝冠、身饰璎珞臂钏等...[继续阅读]

佛像

天部诸神

    常见的有四大天王、梵天、帝释天、摩利支天等。二十诸天到明代又增入道家四神为二十四位天神。其次第为:1.功德天,2.辩才天,3.大梵天王,4.帝释天,5.持国天,6.增长天,7.广目天,8.多闻天,9.日天,10.月天,11.金刚密迹力士,12.摩醯首罗天...[继续阅读]

佛像

四天王

    这些诸天神像在有的寺庙中不一定全部供奉,而天王殿中必有四天王,藏传佛教寺院的经堂入口两侧必有这四位的壁画。四天王的形象在中国石窟中是唐代才逐渐定型化。藏传佛教的四天王造型深受汉式影响,着汉式盔甲,面相多呈西域...[继续阅读]

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