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

    在一个地区内,以社区内的学校为中心,借助学校的以及该社区中其他文化机构的人力、物力,向社区内的全体居民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道德修养的广泛教育活动,就是社区教育,它同时也为社区的文化、福利建设和社区发展服务。社区教育始于欧美发达国家,随后在东南亚一些具有优良教育传统的经济新兴...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社区学前教育

    是指社区内为学前儿童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 是多层次的、多内容的、多种类的学前社会教育。当前,非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正在各国的社区中以多种类的形式推进。发达国家将幼儿园教育形式以及各种学前教育列入社区教育计划中。以美国为例,有由小学校附设的幼儿园,有由宗教团体、学院研究机构...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的社会职能

    学前教育与一般教育同样具有为阶级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为生活服务的三种职能。它的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①促进妇女的解放,使女性与男性同样成为社会劳动力, 直接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 ②为社会培养生产力的后备军,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教育和训练,使潜在的劳动力变成现实的劳动力的准...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可塑性

    个体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某种新的特性和类型的这种特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研究发现,婴儿脑的大小和功能受后天环境和经验的影响和制约, 早期经验剥夺会使大脑受到永久性伤害。而5岁以前大脑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能力的完全丧失,因为替代语言中枢...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发展主动性

    在发展过程中,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通过主动积极与环境、教育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这就是发展的主动性。儿童是独立的生命实体,有自己身体和心理的结构,有自己的内部动力、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接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拒绝所不需要的东西。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如新生儿对...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家本位论

    古代社会把儿童看成是家的财富、未来的劳动者、家族继承和繁衍的工具,从家庭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来看待儿童的观点。这种观点不把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加以尊重,而只被看成是没有个人身分的雏形的成人,是父母的隶属物,不能享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在...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国家本位论

    古代社会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被看成国家的财富、未来的劳动者和兵源,其出发点在于国家的利益。这种从国家利益出发、以国家需要为中心的儿童观就是典型的国家本位论。这种观点使人并不把儿童当作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加以尊重,而是从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来考虑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如...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社会本位论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教育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19世纪后半叶出现的社会学派,如孔德、诺笃尔普等就持这种理论。他们主要的观点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都受到社会的制约;个体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并且参加...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儿童本位论

    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儿童的本性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儿童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如卢梭、福禄贝尔、裴斯塔洛齐等都属这一派。他们的主要论点是认为儿童生来就有健全的本性,教育的职能就是使得儿童能“遵循自然”的发展,使其本性自然舒展而...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

儿童观

    即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特点、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以及儿童教育等问题。一个时代(或社会)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或观念的总和即为该时代(或社会)的儿童观。它主要包括儿童发展观、儿童教育观两大方面。儿童观的...查看详细>>

标签: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