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二氧化氯的投加量直接相关。根据二氧化氯化学反应式,约70%的二氧化氯直接转化为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在水处理条件下,50%~70%的二氧化氯转化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残留于水中。对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二氧化氯的投加量直接相关。根据二氧化氯化学反应式,约70%的二氧化氯直接转化为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在水处理条件下,50%~70%的二氧化氯转化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残留于水中。对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继续阅读]
臭氧消毒(ozone disinfection)作为氯化消毒的替代方法,在饮用水处理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臭氧(O3,ozone)是极强的氧化剂,由于性质极不稳定,需在现场用空气或纯氧通过臭氧发生器制取。臭氧在水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新生...[继续阅读]
臭氧消毒的优点:比氯和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强,杀菌效果好、用量少、接触时间短、pH值在6~8.5内均有效,且不影响水的感官性状; 可将氰化物、酚等有毒有害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 可氧化臭味和致色物质,有除臭、色、铁、锰、酚等多...[继续阅读]
对生活饮用水采用臭氧消毒,一般不会产生THMs和HAAs等有机卤代DBPs,但能生成甲醛、溴酸盐等具有潜在毒性的消毒副产物。当水源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时,臭氧消毒可产生一些非卤代产物,如醛类、酮类、羧酸类DBPs,如甲醛就是水中...[继续阅读]
溴酸盐是臭氧消毒副产物中备受关注的副产物之一,臭氧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溴酸盐浓度取决于水源水中溴化物的浓度、臭氧投加量、水温及水的酸碱度等。臭氧投加量对于溴酸盐的生成具有关键性作用,研究表明,增加臭氧投加量,溴酸...[继续阅读]
三卤甲烷类(THMs)于1974年首次在氯化消毒的饮用水中被发现,是最早被报道,也是迄今研究最多的一类DBPs。THMs包括4种: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chlorodibromomethane,DBCM)、二氯一溴甲烷(bromodichloromethane,BDCM)和三溴甲烷(bromoform,BCM),其中一氯二...[继续阅读]
卤代乙酸类(HAAs)于1982年首次在氯化消毒饮用水中被发现,是氯化消毒饮用水中检出含量仅次于THMs的一类DBPs。在消毒后的饮用水中已经发现的HAAs主要有9种(文献报道中常以HAA9表示),包括一氯乙酸(monochloroacetic acid,MCCA)、二氯乙酸(dich...[继续阅读]
卤代乙醛类(HALs)是仅次于THMs和HAAs,存在于氯化消毒饮用水中的第三大类DBPs。饮用水中已经确认的HALs共有10种,可根据卤代元素不同分为四类:①氯代乙醛:一氯乙醛(chloro-acetaldehyde,CAL)、二氯乙醛(dichloroacetaldehyde,DCAL)、三氯乙醛(trichlo...[继续阅读]
亚氯酸盐(chlorite)和氯酸盐(chlorate)是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无机副产物,是由强氧化性的二氧化氯与水中的无机物反应,还原降解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形成与二氧化氯的投加量直接相关,控制二氧化氯投加量能够控制亚氯酸盐副产物...[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