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尤其是《灵枢》,在论述针灸操作时,常常配合按摩手法以提高疗效。在扪穴定穴、调气导气、先按后刺或先刺后按、出针补泻等方面都与按摩手法密不可分。《黄帝内经》为按摩手法与针灸的配合运用,为按摩与针灸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黄帝内经》,尤其是《灵枢》,在论述针灸操作时,常常配合按摩手法以提高疗效。在扪穴定穴、调气导气、先按后刺或先刺后按、出针补泻等方面都与按摩手法密不可分。《黄帝内经》为按摩手法与针灸的配合运用,为按摩与针灸的...[继续阅读]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了东汉医简92枚,其中木简78枚,名《治百病方》;木牍14枚。其中一张膏摩方“治千金膏药方” (图1-3) 尤为引人注目。其摩膏由川椒、川芎、白芷、附子4味中药组成。制作方法是先以醋浸渍,再以猪油煎熬,最后以蛋...[继续阅读]
尽管《五十二病方》和 《黄帝内经》 中已经记载了膏摩疗法,但 “膏摩” 一词最早出现于 《金匮要略》。书中将膏摩与针灸、导引等治法并列,用于防治疾病: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继续阅读]
《金匮要略·杂疗方》 首次详细记载了以按摩为主抢救自缢死: “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 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继续阅读]
《后汉书·方术列传》 曰: “华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继续阅读]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将膏摩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康复: “若病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以膏摩、放血、服药等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眩。《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继续阅读]
《景岳全书·卷一·传忠录》有 “华氏治法”,将导引按摩列为主要临床疗法之一,并主张临床应合理选用。该处记载曰: “华元化论治疗曰: 人疡……有宜按摩者……不当按摩而按摩则使人肌肉&17436;胀筋骨舒张……外无淫气勿按摩…...[继续阅读]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录有《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按摩专著。值得注意的是,它并未收录在记载医学典籍的 “医经” 与 “经方” 类,却归于“神仙”类。《汉书·艺文志》对“神仙” 的解释是: “...[继续阅读]
《肘后救卒方》为晋代道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 (字稚川,号抱朴子,约283—363)所著。后经晋代陶弘景增补,易名 《肘后百一方》; 复经金代杨用道再补,改名 《附广肘后备急方》,是为今本。本书除了医药学成就以外,在按摩医学领...[继续阅读]
膏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得到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 (晋代刘涓子原撰,南齐龚庆宣编次,约成书于公元499年),也有以膏摩法治疗外科等疾病的记载。据现存残本,该书收有生芎&17622;膏、 白芷摩膏、生肉膏、...[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