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膏药的起源和发展

    膏药是中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五大药物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外贴膏药不仅能治疗某些外科疾患,对于某些内科的疾患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它具有便于使用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所以,从来就受到劳动人民的重......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第二章 膏药的作用机理

    一般膏药包括膏与药两部分,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往往因病、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膏的熬制主要用胡麻油和铅丹两种原料,二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日华诸家本草》论胡麻:“......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第三章 膏药的分类

    中医所用的膏药,从广义上说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滋,是由汤剂、煎剂浓缩成煎膏或膏滋,如《本草纲目》中所载的内服膏“益母膏”,《张氏医通》中的“二冬膏”等。外用膏药类型很多,有水调药末的膏药,有鸡蛋清调药粉......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第四章 膏药的制法

    膏药,在制作方法上以黑膏药最为复杂。但黑膏药过去流传在民间及各家祖传秘方的手工操作各有不同,加之现在由于广泛应用,因此,手工操作已供不应求,故有机制生产以适应这一情况。此外,软膏和膏滋在制作上亦不同于黑膏药;软膏......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第五章 膏药的用法

    黑膏药用于皮肤患部贴敷,用前以微火烤化,或用蒸气熔化;软膏用于患部涂抹;膏滋用以内服。现以上述各类膏药的特点分述如下:一、膏药的用法(Ⅰ)膏药贴敷的部位关于膏药贴敷部位,大体上可分下列三种,即:(一)按经穴部位贴敷,如......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香官膏

    [主治]清热拔毒,吊斜风(中风面神经麻痹等)。[处方]香油120毫升官粉少许红蓖麻子7粒漳丹60克血余15克[制法]将香油熬沸,放入蓖麻子和血余,炸枯后取出,先下官粉,后下漳丹,即成膏药。[用法]右歪左贴,左歪右贴,要病人少量出汗,勿受风......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麻鳖膏

    [主治]清热补益,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处方]蓖麻子60克(去壳)木鳖子60克上官粉60克麻油120毫升[制法]先将蓖麻子、木鳖子各60克入油内,用小火煎熬,以榆条搅之,药枯去渣,再将油入锅内熬至起烟为止,离火,将官粉放入油内收膏,即可。......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香蓖膏

    [主治]清热、消肿,吊斜风(中风面神经麻痹)。[处方]香油120毫升红蓖麻子7粒官粉少许漳丹60克[制法]将香油熬热,放入蓖麻子,炸枯后取出,先下官粉,后下漳丹,炼成膏药。[用法]右歪左贴,左歪右贴,要病人少量出汗,勿受风寒。选自《山东......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佛手膏滋

    [主治]身体亏衰,益气补血,健胃养阳。[处方]佛手片30克当归150克党参60克川芎60克白芍30克茯苓60克生地60克白术30克甘草15克冰糖240克[制法]上药用慢快火煎浓汁,去渣,冰糖收膏,瓶装备用。[用法]每用一汤匙,空腹白开水化服。选自《全......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

茯苓膏滋

    [主治]体弱虚损,神经官能症,梦遗滑泻,耳鸣目眩,足膝无力。[处方]茯苓600毫升党参600克白术600克(炒焦)川芎300克肉桂300克当归480克黄芪600克(炙)熟地1200克白芍药480克(炒)甘草300克(炙)[制法]共煎汁三次,榨净,将各次所煎药汁澄清过滤,蒸......查看详细>>

标签:中华传统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