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 列表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共有 145 个词条内容

一、CNS结构具有三维特征,三维坐标由此而派生

    (一) CNS 是三维结构, 具有轴与梯形特征图1-1 CNS 梯形结构示意图注: 嘴尾侧位为纵轴, 即垂直轴。1. 在嘴尾侧位: 即在CNS 水平面上, 由上至下分别由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构成。其中大脑半球、小脑又分为皮质、皮质下...[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二、神经结构有序分布

    (一) 神经结构有序地分布于CNS 三维空间神经结构主要为神经核团和传导束。1. 在嘴尾侧位上: 神经核团在大脑主要为皮质功能区, 为诸系统的中枢所在。在间脑, 为自主神经系统次高级中枢的下丘脑和感觉系统中继核团的丘脑; 在脑...[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三、三维坐标将CNS区划为不同局域

    三维坐标根据解剖学自然界标, 将CNS区划为不同的局域。这些局域既是CNS 整体的一部分, 又独具三维属性, 是互不重复的定位个体。每个局域都由特定的神经构成,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独特的临床综合征。因此, 局域、局域构成以及局...[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四、不规则的局域“寓于”规则的局域之中

    规则的局域和由其产生的规范的临床综合征, 源自三维区划或由某些脑血管闭塞导致的流域梗死综合征; 不规则的局域及其引起的不规范临床综合征, 则源于某些破坏性病灶导致的不规则性局域受损及由其引起的不规范的临床综合征...[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五、非神经结构也具有三维属性,同样适用于三维坐标定位

    脑动脉分前、后两组, 负责大脑上、下两区的血液供应, 脑静脉分浅、深两层, 担负脑血流疏导。脑动脉闭塞会产生下游供血区梗死综合征, 脑静脉闭塞会导致上游疏导区静脉血栓形成, 出现高颅压和局灶体征。脑脊液循环分内、外两...[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六、三维坐标能清楚显示神经的走行和损害

    三维坐标既能清楚揭示每一神经系统的走行, 又能追踪和定位神经网络的损害。神经系统抽象而具体, 具有线性走行与具体局域构成两大特点, 同样具有三维属性。在观念上, 系统是一个线性的结构, 抽象地存在于CNS 空间, 而实际上...[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七、三维坐标既能清楚展现病变交界区结构间三维关系,又能准确记录和界定移行区神经结构的动态变化

    CNS 有许多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交界区和移行区, 为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之间的自然连续, 又称复合局域, 如: 间脑和中脑之间连续部位; 孔隙式交界区, 如小脑幕裂孔区、枕骨大孔区, 前者为幕上幕下结构交界处, 后者为颅内和颅外交界...[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八、三维坐标既能对“有形的”解剖学改变进行定位,又能对“无形的”非解剖学功能缺失做出部位界定

    CNS 病变存在3种形式: 一种是临床上有症状、有体征, 对应症状和体征有相应的解剖学改变, 这种改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所证实; 另一种临床上也有症状、有体征, 但对应症状和体征没有相应的解剖学变化, 如低代谢、低供血等, 这种...[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九、利用三维坐标不但可以直接观察多灶性损害在CNS三维空间的分布,还可以动态观察病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换

    随着时间的推移, 病灶必然发生消长或增大, 病情加重, 定位的症状和体征增多; 或病灶缩小, 病情减轻, 定位症状和体征减少, 乃至消失。而这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 在三维坐标上实现了完美的统一。CNS 病灶既可单灶, 又可多发; 既可...[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十、三维坐标既适用于CNS病变定位,也适用于PNS病变定位

    PNS 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看, PNS 在人体的三维空间呈梯形对称性三 维分布。在具体分布上, 脑神经分别始于中脑、脑桥和延髓, 其髓内根与相应脑干形成局域; 髓外根行于脑池、颅底, 以孔、裂为单位和其他结构形成...[继续阅读]

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