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山顶洞人的骨针是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骨针长82毫米,针身圆滑,针尖圆锐,针眼窄小。该针是用兽骨刮削磨制而成,针孔是用尖状器刮挖出来的。它说明了山顶洞人已初步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还可以推断山顶洞人已...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山顶洞人的生活

    这是一幅想象画,是一个氏族中的男女老少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画面。画面上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非常接近。比如:前额隆起,眉骨低平,嘴部明显后缩,有了下巴。画面右边有一妇女手持骨针用兽皮缝制衣服,他们不再赤身露体...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这是1973年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构水井遗址复原想象图。井口呈方形,边长2米,井口为榫卯套接的木框,每边竖以排桩为井壁;水井深为1.35米,外围有一直径约6米的栅栏和28根木柱,专家据此推断,井上可能盖有简单的井亭。这是迄今发现的...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左上图骨耜是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系用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的。耜的上端厚而窄,下端刃部薄而宽。耜长约二十厘米,肩臼处横凿方孔或磨成半月形,骨板正面中部琢磨出平浅的竖槽,浅槽下部两侧各凿一孔,木柄竖贴着骨...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干栏式房屋

    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掘出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在这个遗址上,保存了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图画“干栏式房屋”就是根据这些遗迹想象绘制的。这种建筑是用木桩或竹桩构高出地面的底架,再在底架...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

    骨器是以哺乳动物的骨骼为材料制成的器具。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的远古居民就已经制造出骨器,与石器并用了。到了新石器时代,尤其是在半坡原始居民的遗址中发现了骨制的箭头、渔叉和渔钩等。半坡的骨制箭头也叫镞,是一...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半坡遗址的房屋有圆形,也有方形,大多采用“半地穴式”的建筑形式。这种“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每间房屋的面积多在二十平方米左右。此房屋平面近似圆形,向南开门...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半坡出土的纺轮

    这是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直径6厘米,中间有一圆孔,是陶制品。它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最早的捻线工具,即在纺轮中间的小孔插一个杆,利用纺轮的旋转把纤维拧在一起,并用同样的方法把单股的纤维合成多股的更结实的“...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大汶口出土的黑陶和白陶

    黑陶和白陶的出现是大汶口文化制陶工艺发展的显著标志。黑陶胎质多呈红色或灰色,实为黑皮陶。烧制过程中用浓烟熏,大量炭粒进入胎体的孔隙,从而使陶器呈黑色。也有可能在陶土中直接加炭,密封烧制。大汶口出土的陶猪就是黑...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河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

    这是河姆渡遗址于1973~1974年出土的炊煮器———陶灶、陶釜、陶甑(zèng)。这些陶器为夹炭黑陶,器壁比较厚,胎质疏松,吸水性比较强。陶灶在整个器物的最底部,灶的火门上翘,斜腹、平底,灶底部有椭圆形圈足,圈足上穿有四个圆孔,上...查看详细>>

标签: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