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魏晋时期玄、佛并起,那么随着东晋后期玄风的渐衰,佛风则日盛,佛学最终取代了玄学的主宰地位。至南朝梁代,佛教被宣布为国教,成为人们一种偶像崇拜的宗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如果说魏晋时期玄、佛并起,那么随着东晋后期玄风的渐衰,佛风则日盛,佛学最终取代了玄学的主宰地位。至南朝梁代,佛教被宣布为国教,成为人们一种偶像崇拜的宗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继续阅读]
前文论及顾恺之人物画创作的玄学色彩,这里又说他人物画理论的佛学色彩,似乎有违逆之处,其实不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表明他感性的创作更贴近人物品藻的生活现实,而理性的画论更需要从具有精致理论体系的佛学中吸取养料。顾...[继续阅读]
在魏晋六朝的山水画理论著述中,宗炳撰著的《画山水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谈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画论文章,也最多的呈现出魏晋佛学的色彩。宗炳(375—443),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主要生活在东晋时代,后由晋入宋。工书画...[继续阅读]
谢赫是南朝由齐入梁的画家和理论家。生平资料缺乏,《古画品录》是他留存下来的唯一著作。虽然著述文字不长,但是理论贡献极大,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绘画批评和绘画理论著作。其总结的“六法论”全面地奠定了中...[继续阅读]
姚最是南朝陈的理论家,吴兴(今属浙江)人,生平不详。他在《续画品序》中说:“今之所载,并谢赫所遗,犹若文章止于两卷。其中道有可采,使之成一家之集。”于此透出两点信息:一是《续画品》乃谢赫《画品》[1]的续篇,就像是一本书...[继续阅读]
萧绎(508—554),即梁元帝,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能诗赋,工书善画,兼绘人物、山水。史上曾有疑《山水松石格》非其所作,有学者考证排疑,应为萧绎所撰。《山水松石格》是对宗炳...[继续阅读]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和动乱的局面,经济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南北绘画的交流和融合。隋文帝杨坚重儒信佛,于是复兴儒学,广建寺庙,促进了佛教绘画的兴盛。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儒、佛、...[继续阅读]
隋唐五代,儒学思想始终是两朝立国的正统思想。隋文帝说:“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事务,弘益风范。”[1]把儒学提到了治国治身不可缺离的重要地位。他颁诏天下,召纳四方...[继续阅读]
张彦远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与六籍同功。”[1]明确指出了绘画儒学思想的价值功能和意义。初唐以阎立本(?—673)为代表的人物画家创作的人物画,正是这种儒学思想的体现。阎立本历仕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官至...[继续阅读]
隋文帝崇奉佛教,重新修复北周武帝灭佛而毁弃的寺庙,并大量开凿石窟,佛教壁画尤盛。隋朝善画佛像者,著名的有杨契丹、郑法士等。杨画有《佛涅槃变》、《杂佛变》、《维摩》等。郑画有《阿育王像》、《隋文帝入佛堂像》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