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
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
展开全文
[ 释文或赏析] >>
更多诗词内容,请进入学习中心 >>
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
展开全文
谓神明。圣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见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以而
祸除。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夫湿
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日之行也,不
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县烽未转,而日在其前。故天之且风,草
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应也。故《易》曰:“鸣鹤在阴,
其子和之。”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吟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
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
不满溢,海不溶波。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逆天暴物,则日月
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诗》曰:“正
月繁霜,我心忧伤。”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霓现,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故
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
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外而不渝,
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谓之大巧。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
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
”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至大,非度所能及也,至众,非数所能领
也。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故圣人怀天气,
抱天心,执中含和,不下庙堂而衍四海,变习易俗,民化而迁善,若性诸己,能
以神化也。《诗》云:“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夫鬼神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诗》云:“神之
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之谓也。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
照其昼,阴阳化,列星朗,非其道而物自然。故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
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矣。故高山深林,非为虎豹也;大
木茂枝,非为飞鸟也;流源千里,渊深百仞,非为蛟龙也。致其高崇,成其广大,
山居木栖,巢枝穴藏,水潜陆行,各得其所宁焉。
夫大生小,多生少,天之道也。故丘阜不能生云雨,荥水不能生鱼鳖者,小
也。牛马之气蒸,生虮虱;虮虱之气蒸,不能生牛马。故化生于外,非生于内也。
夫蛟龙伏寝于渊,而卵割於陵。螣蛇雄鸣于上风,雌鸣于下风而化成形,精之至
也。故圣人养心,莫善于诚,至诚而能动化矣。今夫道者,藏精于内,栖神于心,
静漠恬淡,讼缪胸中,邪气无所留滞,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利,百脉
九窍莫不顺比,其所居神者得其位也,岂节拊而毛修之哉!
圣主在上,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轶
民,无劳役,无冤刑,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指,夷狄之国,重译而
至,非户辩而家说之也,推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矣。《诗》曰:“惠此中国,
以绥四方。”内顺而外宁矣。太王亶父处邠,狄人攻之,杖策而去。百姓携幼扶
老,负釜甑,逾梁山,而国乎岐周,非令之所能召也。秦穆公为野人食骏马肉之
伤也,饮之美酒,韩之战,以其死力报,非券之所责也。密子治亶父,巫马期往
观化焉,见夜渔者,得小即释之,非刑之所能禁也。孔子为鲁司寇,道不拾遗,
市买不豫贾,田渔皆让长,而斑白不戴负,非法之所能致也。
夫矢之所以射远贯牢者,弩力也;其所以中的剖微者,正心也;赏善罚暴者,
政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诚也。故弩虽强,不能独中;令虽明,不能独行;必
自精气所以与之施道。故摅道以被民,而民弗从者,诚心弗施也。天地四时,非
生万物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之。圣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
所有而涤荡之,故因则大,化则细矣。禹凿龙门,辟伊阙,决江濬河,东注之海,
因水之流也。后稷垦草发菑,粪土树谷,使五种各得其宜,因地之势也。汤、武
革车三百乘,甲卒三千人,讨暴乱,制夏、商,因民之欲也。故能因,则无敌于
天下矣。夫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故良匠不能斫金,巧冶不能铄木,金
之势不可斫;而木性不可铄也。埏埴而为器,窬木而为舟,铄铁而为刃,铸金而
为钟,因其可也。驾马服牛,令鸡司夜,令狗守门,因其自然也。民有好色之性,
故有大婚之礼;有饮食之性,故有大飨之谊;有喜乐之性,故有钟鼓管弦之音;
有悲哀之性,故有衰绖哭踊之节。故先王之制法也,因民之所好而为之节文者也。
因其好色而制婚姻之礼,故男女有别;因其喜音而正《雅》、《颂》之声,故风
俗不流;因其宁家室、乐妻子,教之以顺,故父子有亲;因其喜朋友而教之以悌,
故长幼有序。然后修朝聘以明贵贱,飨饮习射以明长幼,时搜振旅以习用兵也,
入学庠序以修人伦。此皆人之所有于性,而圣人之所匠成也。
故无其性,不可教训;有其性,无其养,不能遵道。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
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卵之化为雏,非慈雌呕暖覆伏,累日积久,
则不能为雏;人之性有仁义之资,非圣人为之法度而教导之,则不可使向方。故
先王之教也,因其所喜以劝善,因其所恶以禁奸。故刑罚不用,而威行如流;政
令约省,而化耀如神。故因其性则天下听从,拂其性则法县而不用。昔者,五帝
三王之莅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
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以和四时之节,以辟疾病之菑。俯
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中
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而除暴乱之祸。乃澄列金木水火土
之性,故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别清浊五音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
察四时季孟之序,以立长幼之礼而成官。此之谓参。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
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乃裂地而州之,分职而治之,筑城而
居之,割宅而异之,分财而衣食之,立大学而教诲之,夙兴夜寐而劳力之。此治
之纲纪也。
然得其人则举,失其人则废。尧治天下,政教平,德润洽,在位七十载,乃
求所属天下之统,令四岳扬侧陋。四岳举舜而荐之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
任以百官,以观其外。既入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乃属以九子,赠以昭华之玉,
而传天下焉。以为虽有法度,而朱弗能统也。夫物未尝有张而不驰,成而不毁者
也。惟圣人能盛而不衰,盈而不亏。神农之初作琴也,以归神;及其淫也,反其
天心。夔之初作乐也,皆合六律而调五音,以通八风;及其衰也,以沉湎淫康,
不顾政治,至于灭亡。苍颉之初作书,以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愚者得以不忘,
智者得以志远;至其衰也,为奸刻伪书,以解有罪,以杀不辜。汤之初作囿也,
以奉宗庙鲜犞之具,简士卒,习射御,以戒不虞;及至其衰也,驰骋猎射,以
夺民时,疲民之力。尧之举禹、契、后稷、皋陶,政教平,奸宄息,狱讼止而衣
食足,贤者劝善而不肖者怀其德;及至其末,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趋私,
内外相推举,奸人在朝,而贤者隐处。
故《易》之失也,卦;《书》之失也,敷;乐之失也,淫;《诗》之失也,
辟;礼之失也,责;《春秋》之失也,刺。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五色虽
朗,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隆杀,不得自若。故圣人事穷而更为,
法弊而改制,非乐变古易常也,将以救败扶衰,黜淫济非,以调天地之气,顺万
物之宜也。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阴阳调,四时化,万物不同,无故无新,无
疏无亲,故能法天。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绪业不得不多端,趋
行不得不殊方。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科而皆同道。温惠柔良者,《诗》之
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
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故《易》之
失,鬼;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忮;《春秋》
之失,訾。六者,圣人兼用而财制之。失本则乱,得本则治。其美在和,其失在
权。
水火金木土谷,异物而皆任;规矩权衡准绳,异形而皆施;丹青胶漆,不同
而皆用,各有所适,物各有宜。轮圆舆方,辕从衡横,势施便也;骖欲驰,服欲
步,带不厌新,钩不厌故,处地宜也。《关睢》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
之不乖居也;《鹿鸣》兴于兽,君子大之,取其见食而相呼也;泓之战,军败君
获,而《春秋》大之,取其不鼓不成列也;宋伯姬坐烧而死,《春秋》大之,取
其不逾礼而行也。成功立事,岂足多哉!方指所言而取一概焉尔。王乔、赤松,
去尘埃之间,离群慝之纷,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
虚轻举,乘云游雾,可谓养性矣,而未可谓孝子也。周公诛管叔、蔡叔,以平国
弭乱,可谓忠臣也,而未可谓弟也。汤放桀,武王伐纣,以为天下去残除贼,可
谓惠君,而未可谓忠臣矣。乐羊攻中山未能下,中山烹其子,而食之以示威,可
谓良将,而未可谓慈父也。
故可乎可,而不可乎不可;不可乎不可,而可乎可。舜、许由异行而皆圣,
伊尹、伯夷异道而皆仁,箕子、比干异趋而皆贤。故用兵者,或轻或重,或贪或
廉,此四者相反,而不可一无也。轻者欲发,重者欲止,贪者欲取,廉者不利非
其有。故勇者可令进斗,而不可令持牢;重者可令埴固,而不可令凌敌;贪者可
令进取,而不可令守职;廉者可令守分,而不可令进取;信者可令持约,而不可
令应变。五者相反,圣人兼用而财使之。夫天地不包一物,阴阳不生一类。海不
让水潦以成其大,山不让土石以成其高。夫守一隅而遗万方,取一物而弃其余,
则所得者鲜矣,而所治者浅矣。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
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求多难澹也。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
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
辩难为慧。故无益于治,而有益于烦者,圣人不为;无益于用,而有益于费者,
智者弗行也。故功不厌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功约,易成也;事省,易治也;
求寡,易澹也。众易之,于以任人,易矣。孔子曰:“小辩破言,小利破义,小
艺破道,小见不达,必简。”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阴阳无为,
故能和;道以优游,故能化。
夫彻于一事,察于一辞,审于一技,可以曲说,而未可广应也。蓼菜成行,
甂瓯有𦳚,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员中规,
方中矩,动成兽,止成文,可以愉舞,而不可以陈军。涤杯而食,洗爵而饮,盥
而后馈,可以养少,而不可以飨众。今夫祭者,屠割烹杀,剥狗烧豕,调平五味
者,庖也;陈簠簋,列樽俎,设笾豆者,祝也;齐明盛服,渊默而不言,神之所
依者,尸也。宰、祝虽不能,尸不越樽俎而代之。故张瑟者,小弦急而大弦缓;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周公肴臑不收于前,钟鼓不解于悬,而四夷服。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
接于郡县,覆稽趋留,戍五岭以备越,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盗贼群居,
事愈烦而乱愈生。
故法者,治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而犹弓矢,中之具,而非所以为中也。
黄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故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力者
霸,无一焉者亡。故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群嗥,雄鸡夜鸣,库兵动而戎马惊。
今日解怨偃兵,家老甘卧,巷无聚人,妖菑不生,非法之应也,精气之动也。故
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
是以精诚感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故有
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神清志平,百节
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民交让争处卑,委
利争受寡,力事争就劳,日化上迁善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利赏而劝善,
畏刑而不为非,法令正于上而百姓服于下,此治之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
此太平之所以不起也。夫欲治之主不世出,而可与兴治之臣不万一,以万一求不
世出,此所以千岁不一会也。水之性,淖以清,穷谷之污,生以青苔,不治其性
也。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决而高之,使得循势而行,乘衰而流,虽有腐<
骨
差>流渐,弗能污也。其性非异也,通之与不通也。风俗犹此也。
诚决其善志,
防其邪心,启其善道,塞其奸路,与同出一道,则民性可善,而风俗可美也。所
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所以贵圣人
者,非贵随罪而鉴刑也,贵其知乱之所由起也。若不修其风俗,而纵之淫辟,乃
随之以刑,绳之以法,虽残贼天下,弗能禁也。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非法度不存也,纪纲不张,风
俗坏也。三代之法不亡,而世不治者,无三代之智也;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
无师旷之耳也。故法虽在,必待圣而后治;律虽具,必待耳而后听。故国之所以
存者,非以有法也,以有贤人也;其所以亡者,非以无法也,以无贤人也。晋献
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赂以宝玉骏
马,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
去。故守不待渠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得贤之与失贤也。故臧武仲以其智存
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易》曰:“丰其
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无人者,非无众庶也,言无圣人以统理之也。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弗能正也;非崇善废
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
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
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
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
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
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
义修而任贤德也。故举天下之高,以为三公;一国之高,以为九卿;一县之高,
以为二十七大夫;一乡之高,以为八十一元士。故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
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明于天道,察于地理,通于人情。大足以
容众,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知足以知变者,人之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
以隐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者,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
廉足以分财,信可使守约,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
义而不比,见难不苟免,见利不苟得者,人之杰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
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
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
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
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夫
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枉者,以求直也;故虽出邪辟之道,行幽昧之途,将欲
以直大道,成大功。犹出林之中不得直道,拯溺之人不得不濡足也。伊尹忧天下
之不治,调和五味,负鼎俎而行。五就桀,五就汤,将欲以浊为清,以危为宁也。
周公股肱周室,辅翼成王,管叔、蔡叔奉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诛之以定天下,
缘不得已也。管子忧周室之卑,诸侯之力征,夷狄伐中国,民不得宁处,故蒙耻
辱而不死,将欲以忧夷狄之患,平夷狄之乱也。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
而无所偶,故因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此皆欲平险除秽,由冥冥至照々,
动于权而统于善者也。
夫观逐者于其反也,而观行者于其终也。故舜放弟,周公杀兄,犹之为仁也;
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当今之世,丑必托善以自为解,邪必蒙正以
自为辟。游不论国,仕不择官,行不辟污,曰伊尹之道也;分别争财,亲戚兄弟
构怨,骨肉相贼,曰周公之义也;行无廉耻,辱而不死,曰管子之趋也;行货赂,
趣势门,立私废公,比周而取容,曰孔子之术也。此使君子小人,纷然淆乱,莫
知其是非者也。故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川谷;趋行蹐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
故善言归乎可行,善行归乎仁义。田子方、段干木轻爵禄而重其身,不以欲伤生,
不以利累形,李克竭股肱之力,领理百官,辑穆万民,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
忧,此异行而归于善者。张仪、苏秦家无常居,身无定君,约从衡之事,为倾覆
之谋,浊乱天下,挠滑诸侯,使百姓不遑启居,或从或横,或合众弱,或辅富强,
此异行而归于丑者也。
故君子之过也,犹日月之蚀,何害于明!小人之可也,犹狗之昼吠,鸱之夜
见,何益于善!夫知者不妄发,择善而为之,计义而行之,故事成而功足赖也,
身死而名足称也。虽有知能,必以仁义为之本,然后可立也,知能蹐驰,百事并
行。圣人一以仁义为之准绳,中之者谓之君子,弗中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
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使人左据天下之图而右刎喉,愚者不为也,
身贵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视死若归,义重于身也。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则
小;身之重也,比之义则轻;义所全也。《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言以信义为准绳也。欲成霸王之业者,必得胜者也;能得胜者,必强者也;能强
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
故心者,身之本也;身者,国之本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
人者也。故为治之本,务在宁民;宁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
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用;节用之本,在于反性。未有能摇
其本而静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故知性之情者,不务性之所无以为;知命
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故不高宫室者,非爱木也;不大钟鼎者,非爱金也。
直行性命之情,而制度可以为万民仪。
今目悦五色,口嚼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其性,日引邪欲而浇其身
夫调和,身弗能治,奈天下何!故自养得其节,则养民得其心矣。所谓有天下者,
非谓其履势位,受传籍,称尊号也,言运天下之力,而得天下之心。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矢而
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纣
有南面之名,而无一人之德,此失天下也。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放。周
处酆镐之地,方不过百里,而誓纣牧之野,入据殷国,朝成汤之庙,表商容之闾,
封比干之墓,解箕子之囚。乃折枹毁鼓,偃五兵,纵牛马,搢笏而朝天下,百姓
歌讴而乐之,诸侯执禽而朝之,得民心也。阖闾伐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
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
乃相率而为致勇之寇,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
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灵王作章华之台,发乾溪之役,外内搔动,百姓疲敝,
弃疾乘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放臂而去之,饿于乾溪,食莽饮水,枕块而死。
楚国山川不变,土地不易,民性不殊,昭王则相率而殉之,灵王则倍畔而去之,
得民之与失民也。
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诸侯。诸侯得道,守在四邻;诸侯
失道,守在四境。故汤处亳七十里,文王处酆百里,皆令行禁止于天下。周之衰
也,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故得道则以百里之地令于诸侯,失道则以天下之大畏
于冀州。故曰:无恃其不吾夺也,恃吾不可夺。行可夺之道,而非篡弑之行,无
益于持天下矣。凡人之所以生者,衣与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虽养之以刍豢,
衣之以绮绣,不能乐也。以目之无见,耳之无闻,穿隙穴,见雨零,则快然而叹
之,况开户发牖,从冥冥见照々乎!从冥冥见照々,犹尚肆然而喜,又况出
室坐堂,见日月光乎!见日月光,旷然而乐,又况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
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其为乐岂不大哉!且聋者,耳形
具而无能闻也;盲者,目形存而无能见也。夫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闻者,所
以通人于己也,喑者不言,聋者不闻,既喑且聋,人道不通。故有喑、聋之病者,
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岂独形骸有喑、聋哉!心志亦有之。夫指之拘也,莫不
事申也;心之塞也,莫知务通也;不明于类也。夫观六艺之广崇,穷道德之渊深,
达乎无上,至乎无下,运乎无极,翔乎无形,广于四海,崇于太山,富于江河,
旷然而通,昭然而明,天地之间无所系戾,其所以监观,岂不大哉!人之所知者
浅,而物变无穷,曩不知而今知之,非知益多也,问学之所加也。夫物常见则识
之,尝为则能之,故因其患则造其备,犯其难则得其便。夫以一世之寿,而观千
岁之知,知今古之论,虽未尝更也,其道理素具,可不谓有术乎!人欲知高下而
不能,教之用管准则说;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欲知远近而不能,
教之以金目则快射。又况知应无方而不穷哉!犯大难而不慑,见烦缪而不惑,晏
然自得,其为乐也,岂直一说之快哉!
夫道,有形者皆生焉,其为亲亦戚矣;享谷食气者皆受焉,其为君亦惠矣;
诸有智者皆学焉,其为师亦博矣。射者数发不中,人教之以仪则喜矣,又况生仪
者乎!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人皆多以无用害有
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以凿观池之力耕,则田野必辟矣;以积土山之高修堤防,
则水用必足矣;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以弋猎博弈之日诵《诗》
读《书》,闻识必博矣。故不学之与学也,犹喑、聋之比于人也。凡学者能明于
天下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天之所为,
禽兽草木;人之所为,礼节制度。构而为宫室,制而为舟舆是也。治之所以为本
者,仁义也;所以为末者,法度也。凡人之所以事生者,本也;其所以事死者,
末也。本末,一体也;其两爱之,一性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以末害本,谓
之小人。君子与小人之性非异也,所在先后而已矣。草木之性,洪者为本,而杀
者为末;禽兽之性,大者为首,而小者为尾。末大于本则折,尾大于要则不掉矣。
故食其口而百节肥,灌其本而枝叶美,天地之性也。天地之生物也有本末,其养
物也有先后,人之于治也,岂得无终始哉!
故仁义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修其本,而务沼其末,是释其根而灌其枝也。
且法之生也,以辅仁义,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故仁义者,
为厚基者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赵政不增其德而
累其高,故灭;智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语曰:不大其栋,不能任重。
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
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今商鞅之启塞,申子之三
符,韩非之孤愤,张仪、苏秦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非治之大本,
事之恒常,可博闻而世传者也。子囊北而全楚,北不可以为庸;弦高诞而存郑,
诞不可以为常。今夫《雅》、《颂》之声,皆发于词,本于情,故君臣以睦,父
子以亲,故《韶》、《夏》之乐也,声浸乎金石,润乎草木。今取怨思之声,施
之于弦管,闻其音者,不淫则悲,淫则乱男女之辨,悲则感怨思之气。岂所谓乐
哉!
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作《山水》之讴,闻者莫不殒涕。荆轲西刺秦王,
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因以此声为乐
而入宗庙,岂古之所谓乐哉!故弁冕辂舆,可服而不可好也;大羹之和,可食而
不可尝也;朱弦漏越,一唱而三叹,可听而不可快也。故无声者,正其可听者也;
其无味者,正其足味者也。吠声清于耳,兼味快于口,非其贵也。故事不本于道
德者,不可以为仪;言不合乎先王者,不可以为道;音不调乎《雅》、《颂》者,
不可以为乐。故五子之言,所以便说掇取也,非天下之通义也。圣王之设政施教
也,必察其终始,其县法立仪,必原其本末,不苟以一事备一物而已矣。见其造
而思其功,观其源而知其流,故博施而不竭,弥久而不垢。未水出于山而入于海,
稼生于田而藏于仓。圣人见其所生,则知其所归矣。故舜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
所以塞贪鄙之心也。仪狄为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所以遏流湎之
行也。师延为平公鼓朝歌北鄙之音,师旷曰:“此亡国之乐也。”大息而抚之,
所以防淫辟之风也。
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也。巧诈藏于
胸中,则纯白不备,而神德不全矣。琴不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轴不运,
而三十辐各以其力旋。弦有缓急小大,然后成曲;车有劳逸动静,而后能致远。
使有声者,乃无声者也;能致千里者,乃不动者也。故上下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位高而道大者从,事大而道小者凶。故小快害义,小慧害道,小辩害治,苛削伤
德。大政不险,故民易道;至治宽裕,故下不相贼;至忠复素,故民无匿情。商
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而功臣畔矣。商鞅之立
法也,吴起之用兵也,天下之善者也。然商鞅之法亡秦,察于刀笔之迹,而不知
治乱之本也。吴起以兵弱楚,习于行陈之事,而不知庙战之权也。晋献公之伐骊,
得其女,非不善也,然而史苏叹之,见其四世之被祸也。吴王夫差破齐艾陵,胜
晋黄池,非不捷也,而子胥忧之,见其必禽于越也。小白奔莒,重耳奔曹,非不
困也,而鲍叔、咎犯随而辅之,知其可与至于霸也。勾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
谟虑不休,知祸之为福也。襄子再胜而有忧色,畏福之为祸也。
故齐桓公亡汶阳之田而霸,智伯兼三晋之地而亡。圣人见祸福于重闭之内,
而虑患于九拂之外者也。原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
也。离先稻熟,而农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获也。家老异饭而食,殊器而享,子
妇跣而上堂,跪而斟羹,非不费也,然而不可省者,为其害义也。待媒而结言,
聘纳而取妇,初絻而亲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使民居处
相司,有罪相觉,于以举奸,非不掇也,然而伤和睦之心,而构仇雠之怨。故事
有凿一孔而生百隟,树一物而生万叶者,所凿不足以为便,而所开足以为败,
所树不足以为利,而所生足以为氵岁。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昌羊去蚤虱,
而人弗庠者,为其来蛉穷也;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捕鸡也。故事有利于
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彼者。故行棋者或食两而路穷,或予踦而取胜。偷利
不可以为行,而智术不可以为法。
故仁知,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谓知者,知人也。爱人则无
虐刑矣,知人则无乱政矣。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
行矣。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则百残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昌。故
《书》曰:“能哲且惠,黎民怀之。何忧讙兜,何迁有苗。”智伯有五过人之材,
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
也。故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
于乱也。
收起 祸除。远之则迩,延之则疏;稽之弗得,察之不虚;日计无算,岁计有余。夫湿
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象而木已动矣。日之行也,不
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草木为之靡;县烽未转,而日在其前。故天之且风,草
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矣。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故寒暑燥湿,以类相从;声响疾徐,以音应也。故《易》曰:“鸣鹤在阴,
其子和之。”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
是以天心呿吟者也,故一动其本而百枝皆应,若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
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故圣人者怀天心,声然能动化天下者也。
故精诚感于内,形气动于天,则景星见,黄龙下,祥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
不满溢,海不溶波。故《诗》云:“怀柔百神,及河峤岳。”逆天暴物,则日月
薄蚀,五星失行,四时干乖,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诗》曰:“正
月繁霜,我心忧伤。”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霓现,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故
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筋力致也。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
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外而不渝,
奚仲不能旅,鲁般不能造,此谓之大巧。宋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
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夫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岂此契契哉!
”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至大,非度所能及也,至众,非数所能领
也。故九州不可顷亩也,八极不可道里也,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故圣人怀天气,
抱天心,执中含和,不下庙堂而衍四海,变习易俗,民化而迁善,若性诸己,能
以神化也。《诗》云:“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夫鬼神视之无形,听之无声,
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诗》云:“神之
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此之谓也。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
照其昼,阴阳化,列星朗,非其道而物自然。故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
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矣。故高山深林,非为虎豹也;大
木茂枝,非为飞鸟也;流源千里,渊深百仞,非为蛟龙也。致其高崇,成其广大,
山居木栖,巢枝穴藏,水潜陆行,各得其所宁焉。
夫大生小,多生少,天之道也。故丘阜不能生云雨,荥水不能生鱼鳖者,小
也。牛马之气蒸,生虮虱;虮虱之气蒸,不能生牛马。故化生于外,非生于内也。
夫蛟龙伏寝于渊,而卵割於陵。螣蛇雄鸣于上风,雌鸣于下风而化成形,精之至
也。故圣人养心,莫善于诚,至诚而能动化矣。今夫道者,藏精于内,栖神于心,
静漠恬淡,讼缪胸中,邪气无所留滞,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利,百脉
九窍莫不顺比,其所居神者得其位也,岂节拊而毛修之哉!
圣主在上,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轶
民,无劳役,无冤刑,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指,夷狄之国,重译而
至,非户辩而家说之也,推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矣。《诗》曰:“惠此中国,
以绥四方。”内顺而外宁矣。太王亶父处邠,狄人攻之,杖策而去。百姓携幼扶
老,负釜甑,逾梁山,而国乎岐周,非令之所能召也。秦穆公为野人食骏马肉之
伤也,饮之美酒,韩之战,以其死力报,非券之所责也。密子治亶父,巫马期往
观化焉,见夜渔者,得小即释之,非刑之所能禁也。孔子为鲁司寇,道不拾遗,
市买不豫贾,田渔皆让长,而斑白不戴负,非法之所能致也。
夫矢之所以射远贯牢者,弩力也;其所以中的剖微者,正心也;赏善罚暴者,
政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诚也。故弩虽强,不能独中;令虽明,不能独行;必
自精气所以与之施道。故摅道以被民,而民弗从者,诚心弗施也。天地四时,非
生万物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之。圣人之治天下,非易民性也,拊循其
所有而涤荡之,故因则大,化则细矣。禹凿龙门,辟伊阙,决江濬河,东注之海,
因水之流也。后稷垦草发菑,粪土树谷,使五种各得其宜,因地之势也。汤、武
革车三百乘,甲卒三千人,讨暴乱,制夏、商,因民之欲也。故能因,则无敌于
天下矣。夫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故良匠不能斫金,巧冶不能铄木,金
之势不可斫;而木性不可铄也。埏埴而为器,窬木而为舟,铄铁而为刃,铸金而
为钟,因其可也。驾马服牛,令鸡司夜,令狗守门,因其自然也。民有好色之性,
故有大婚之礼;有饮食之性,故有大飨之谊;有喜乐之性,故有钟鼓管弦之音;
有悲哀之性,故有衰绖哭踊之节。故先王之制法也,因民之所好而为之节文者也。
因其好色而制婚姻之礼,故男女有别;因其喜音而正《雅》、《颂》之声,故风
俗不流;因其宁家室、乐妻子,教之以顺,故父子有亲;因其喜朋友而教之以悌,
故长幼有序。然后修朝聘以明贵贱,飨饮习射以明长幼,时搜振旅以习用兵也,
入学庠序以修人伦。此皆人之所有于性,而圣人之所匠成也。
故无其性,不可教训;有其性,无其养,不能遵道。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
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卵之化为雏,非慈雌呕暖覆伏,累日积久,
则不能为雏;人之性有仁义之资,非圣人为之法度而教导之,则不可使向方。故
先王之教也,因其所喜以劝善,因其所恶以禁奸。故刑罚不用,而威行如流;政
令约省,而化耀如神。故因其性则天下听从,拂其性则法县而不用。昔者,五帝
三王之莅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
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以和四时之节,以辟疾病之菑。俯
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墽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中
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而除暴乱之祸。乃澄列金木水火土
之性,故立父子之亲而成家;别清浊五音六律相生之数,以立君臣之义而成国;
察四时季孟之序,以立长幼之礼而成官。此之谓参。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
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乃裂地而州之,分职而治之,筑城而
居之,割宅而异之,分财而衣食之,立大学而教诲之,夙兴夜寐而劳力之。此治
之纲纪也。
然得其人则举,失其人则废。尧治天下,政教平,德润洽,在位七十载,乃
求所属天下之统,令四岳扬侧陋。四岳举舜而荐之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
任以百官,以观其外。既入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乃属以九子,赠以昭华之玉,
而传天下焉。以为虽有法度,而朱弗能统也。夫物未尝有张而不驰,成而不毁者
也。惟圣人能盛而不衰,盈而不亏。神农之初作琴也,以归神;及其淫也,反其
天心。夔之初作乐也,皆合六律而调五音,以通八风;及其衰也,以沉湎淫康,
不顾政治,至于灭亡。苍颉之初作书,以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愚者得以不忘,
智者得以志远;至其衰也,为奸刻伪书,以解有罪,以杀不辜。汤之初作囿也,
以奉宗庙鲜犞之具,简士卒,习射御,以戒不虞;及至其衰也,驰骋猎射,以
夺民时,疲民之力。尧之举禹、契、后稷、皋陶,政教平,奸宄息,狱讼止而衣
食足,贤者劝善而不肖者怀其德;及至其末,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趋私,
内外相推举,奸人在朝,而贤者隐处。
故《易》之失也,卦;《书》之失也,敷;乐之失也,淫;《诗》之失也,
辟;礼之失也,责;《春秋》之失也,刺。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五色虽
朗,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隆杀,不得自若。故圣人事穷而更为,
法弊而改制,非乐变古易常也,将以救败扶衰,黜淫济非,以调天地之气,顺万
物之宜也。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阴阳调,四时化,万物不同,无故无新,无
疏无亲,故能法天。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绪业不得不多端,趋
行不得不殊方。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科而皆同道。温惠柔良者,《诗》之
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
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故《易》之
失,鬼;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忮;《春秋》
之失,訾。六者,圣人兼用而财制之。失本则乱,得本则治。其美在和,其失在
权。
水火金木土谷,异物而皆任;规矩权衡准绳,异形而皆施;丹青胶漆,不同
而皆用,各有所适,物各有宜。轮圆舆方,辕从衡横,势施便也;骖欲驰,服欲
步,带不厌新,钩不厌故,处地宜也。《关睢》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
之不乖居也;《鹿鸣》兴于兽,君子大之,取其见食而相呼也;泓之战,军败君
获,而《春秋》大之,取其不鼓不成列也;宋伯姬坐烧而死,《春秋》大之,取
其不逾礼而行也。成功立事,岂足多哉!方指所言而取一概焉尔。王乔、赤松,
去尘埃之间,离群慝之纷,吸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
虚轻举,乘云游雾,可谓养性矣,而未可谓孝子也。周公诛管叔、蔡叔,以平国
弭乱,可谓忠臣也,而未可谓弟也。汤放桀,武王伐纣,以为天下去残除贼,可
谓惠君,而未可谓忠臣矣。乐羊攻中山未能下,中山烹其子,而食之以示威,可
谓良将,而未可谓慈父也。
故可乎可,而不可乎不可;不可乎不可,而可乎可。舜、许由异行而皆圣,
伊尹、伯夷异道而皆仁,箕子、比干异趋而皆贤。故用兵者,或轻或重,或贪或
廉,此四者相反,而不可一无也。轻者欲发,重者欲止,贪者欲取,廉者不利非
其有。故勇者可令进斗,而不可令持牢;重者可令埴固,而不可令凌敌;贪者可
令进取,而不可令守职;廉者可令守分,而不可令进取;信者可令持约,而不可
令应变。五者相反,圣人兼用而财使之。夫天地不包一物,阴阳不生一类。海不
让水潦以成其大,山不让土石以成其高。夫守一隅而遗万方,取一物而弃其余,
则所得者鲜矣,而所治者浅矣。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
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求多难澹也。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
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
辩难为慧。故无益于治,而有益于烦者,圣人不为;无益于用,而有益于费者,
智者弗行也。故功不厌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功约,易成也;事省,易治也;
求寡,易澹也。众易之,于以任人,易矣。孔子曰:“小辩破言,小利破义,小
艺破道,小见不达,必简。”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阴阳无为,
故能和;道以优游,故能化。
夫彻于一事,察于一辞,审于一技,可以曲说,而未可广应也。蓼菜成行,
甂瓯有𦳚,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员中规,
方中矩,动成兽,止成文,可以愉舞,而不可以陈军。涤杯而食,洗爵而饮,盥
而后馈,可以养少,而不可以飨众。今夫祭者,屠割烹杀,剥狗烧豕,调平五味
者,庖也;陈簠簋,列樽俎,设笾豆者,祝也;齐明盛服,渊默而不言,神之所
依者,尸也。宰、祝虽不能,尸不越樽俎而代之。故张瑟者,小弦急而大弦缓;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周公肴臑不收于前,钟鼓不解于悬,而四夷服。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
接于郡县,覆稽趋留,戍五岭以备越,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盗贼群居,
事愈烦而乱愈生。
故法者,治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而犹弓矢,中之具,而非所以为中也。
黄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故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力者
霸,无一焉者亡。故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群嗥,雄鸡夜鸣,库兵动而戎马惊。
今日解怨偃兵,家老甘卧,巷无聚人,妖菑不生,非法之应也,精气之动也。故
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
是以精诚感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故有
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神清志平,百节
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生之末也。民交让争处卑,委
利争受寡,力事争就劳,日化上迁善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利赏而劝善,
畏刑而不为非,法令正于上而百姓服于下,此治之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
此太平之所以不起也。夫欲治之主不世出,而可与兴治之臣不万一,以万一求不
世出,此所以千岁不一会也。水之性,淖以清,穷谷之污,生以青苔,不治其性
也。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决而高之,使得循势而行,乘衰而流,虽有腐<
骨
差>流渐,弗能污也。其性非异也,通之与不通也。风俗犹此也。
诚决其善志,
防其邪心,启其善道,塞其奸路,与同出一道,则民性可善,而风俗可美也。所
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病而调药,贵其息脉血,知病之所从生也。所以贵圣人
者,非贵随罪而鉴刑也,贵其知乱之所由起也。若不修其风俗,而纵之淫辟,乃
随之以刑,绳之以法,虽残贼天下,弗能禁也。
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非法度不存也,纪纲不张,风
俗坏也。三代之法不亡,而世不治者,无三代之智也;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
无师旷之耳也。故法虽在,必待圣而后治;律虽具,必待耳而后听。故国之所以
存者,非以有法也,以有贤人也;其所以亡者,非以无法也,以无贤人也。晋献
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赂以宝玉骏
马,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
去。故守不待渠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得贤之与失贤也。故臧武仲以其智存
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易》曰:“丰其
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无人者,非无众庶也,言无圣人以统理之也。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弗能正也;非崇善废
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
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
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
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
至难也;然越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
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
义修而任贤德也。故举天下之高,以为三公;一国之高,以为九卿;一县之高,
以为二十七大夫;一乡之高,以为八十一元士。故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
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明于天道,察于地理,通于人情。大足以
容众,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知足以知变者,人之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
以隐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者,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
廉足以分财,信可使守约,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
义而不比,见难不苟免,见利不苟得者,人之杰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
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
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
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
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
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夫
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枉者,以求直也;故虽出邪辟之道,行幽昧之途,将欲
以直大道,成大功。犹出林之中不得直道,拯溺之人不得不濡足也。伊尹忧天下
之不治,调和五味,负鼎俎而行。五就桀,五就汤,将欲以浊为清,以危为宁也。
周公股肱周室,辅翼成王,管叔、蔡叔奉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诛之以定天下,
缘不得已也。管子忧周室之卑,诸侯之力征,夷狄伐中国,民不得宁处,故蒙耻
辱而不死,将欲以忧夷狄之患,平夷狄之乱也。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
而无所偶,故因卫夫人、弥子瑕而欲通其道。此皆欲平险除秽,由冥冥至照々,
动于权而统于善者也。
夫观逐者于其反也,而观行者于其终也。故舜放弟,周公杀兄,犹之为仁也;
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当今之世,丑必托善以自为解,邪必蒙正以
自为辟。游不论国,仕不择官,行不辟污,曰伊尹之道也;分别争财,亲戚兄弟
构怨,骨肉相贼,曰周公之义也;行无廉耻,辱而不死,曰管子之趋也;行货赂,
趣势门,立私废公,比周而取容,曰孔子之术也。此使君子小人,纷然淆乱,莫
知其是非者也。故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川谷;趋行蹐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
故善言归乎可行,善行归乎仁义。田子方、段干木轻爵禄而重其身,不以欲伤生,
不以利累形,李克竭股肱之力,领理百官,辑穆万民,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
忧,此异行而归于善者。张仪、苏秦家无常居,身无定君,约从衡之事,为倾覆
之谋,浊乱天下,挠滑诸侯,使百姓不遑启居,或从或横,或合众弱,或辅富强,
此异行而归于丑者也。
故君子之过也,犹日月之蚀,何害于明!小人之可也,犹狗之昼吠,鸱之夜
见,何益于善!夫知者不妄发,择善而为之,计义而行之,故事成而功足赖也,
身死而名足称也。虽有知能,必以仁义为之本,然后可立也,知能蹐驰,百事并
行。圣人一以仁义为之准绳,中之者谓之君子,弗中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
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使人左据天下之图而右刎喉,愚者不为也,
身贵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视死若归,义重于身也。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则
小;身之重也,比之义则轻;义所全也。《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
言以信义为准绳也。欲成霸王之业者,必得胜者也;能得胜者,必强者也;能强
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
故心者,身之本也;身者,国之本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
人者也。故为治之本,务在宁民;宁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
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用;节用之本,在于反性。未有能摇
其本而静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故知性之情者,不务性之所无以为;知命
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故不高宫室者,非爱木也;不大钟鼎者,非爱金也。
直行性命之情,而制度可以为万民仪。
今目悦五色,口嚼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其性,日引邪欲而浇其身
夫调和,身弗能治,奈天下何!故自养得其节,则养民得其心矣。所谓有天下者,
非谓其履势位,受传籍,称尊号也,言运天下之力,而得天下之心。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矢而
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纣
有南面之名,而无一人之德,此失天下也。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放。周
处酆镐之地,方不过百里,而誓纣牧之野,入据殷国,朝成汤之庙,表商容之闾,
封比干之墓,解箕子之囚。乃折枹毁鼓,偃五兵,纵牛马,搢笏而朝天下,百姓
歌讴而乐之,诸侯执禽而朝之,得民心也。阖闾伐楚,五战入郢,烧高府之粟,
破九龙之钟,鞭荆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昭王奔随,百姓父兄携幼扶老而随之,
乃相率而为致勇之寇,皆方命奋臂而为之斗。当此之时,无将卒以行列之,各致
其死,却吴兵,复楚地。灵王作章华之台,发乾溪之役,外内搔动,百姓疲敝,
弃疾乘民之怨而立公子比。百姓放臂而去之,饿于乾溪,食莽饮水,枕块而死。
楚国山川不变,土地不易,民性不殊,昭王则相率而殉之,灵王则倍畔而去之,
得民之与失民也。
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诸侯。诸侯得道,守在四邻;诸侯
失道,守在四境。故汤处亳七十里,文王处酆百里,皆令行禁止于天下。周之衰
也,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故得道则以百里之地令于诸侯,失道则以天下之大畏
于冀州。故曰:无恃其不吾夺也,恃吾不可夺。行可夺之道,而非篡弑之行,无
益于持天下矣。凡人之所以生者,衣与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虽养之以刍豢,
衣之以绮绣,不能乐也。以目之无见,耳之无闻,穿隙穴,见雨零,则快然而叹
之,况开户发牖,从冥冥见照々乎!从冥冥见照々,犹尚肆然而喜,又况出
室坐堂,见日月光乎!见日月光,旷然而乐,又况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
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其为乐岂不大哉!且聋者,耳形
具而无能闻也;盲者,目形存而无能见也。夫言者,所以通己于人也;闻者,所
以通人于己也,喑者不言,聋者不闻,既喑且聋,人道不通。故有喑、聋之病者,
虽破家求医,不顾其费,岂独形骸有喑、聋哉!心志亦有之。夫指之拘也,莫不
事申也;心之塞也,莫知务通也;不明于类也。夫观六艺之广崇,穷道德之渊深,
达乎无上,至乎无下,运乎无极,翔乎无形,广于四海,崇于太山,富于江河,
旷然而通,昭然而明,天地之间无所系戾,其所以监观,岂不大哉!人之所知者
浅,而物变无穷,曩不知而今知之,非知益多也,问学之所加也。夫物常见则识
之,尝为则能之,故因其患则造其备,犯其难则得其便。夫以一世之寿,而观千
岁之知,知今古之论,虽未尝更也,其道理素具,可不谓有术乎!人欲知高下而
不能,教之用管准则说;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欲知远近而不能,
教之以金目则快射。又况知应无方而不穷哉!犯大难而不慑,见烦缪而不惑,晏
然自得,其为乐也,岂直一说之快哉!
夫道,有形者皆生焉,其为亲亦戚矣;享谷食气者皆受焉,其为君亦惠矣;
诸有智者皆学焉,其为师亦博矣。射者数发不中,人教之以仪则喜矣,又况生仪
者乎!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人皆多以无用害有
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以凿观池之力耕,则田野必辟矣;以积土山之高修堤防,
则水用必足矣;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以弋猎博弈之日诵《诗》
读《书》,闻识必博矣。故不学之与学也,犹喑、聋之比于人也。凡学者能明于
天下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天之所为,
禽兽草木;人之所为,礼节制度。构而为宫室,制而为舟舆是也。治之所以为本
者,仁义也;所以为末者,法度也。凡人之所以事生者,本也;其所以事死者,
末也。本末,一体也;其两爱之,一性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以末害本,谓
之小人。君子与小人之性非异也,所在先后而已矣。草木之性,洪者为本,而杀
者为末;禽兽之性,大者为首,而小者为尾。末大于本则折,尾大于要则不掉矣。
故食其口而百节肥,灌其本而枝叶美,天地之性也。天地之生物也有本末,其养
物也有先后,人之于治也,岂得无终始哉!
故仁义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修其本,而务沼其末,是释其根而灌其枝也。
且法之生也,以辅仁义,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故仁义者,
为厚基者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赵政不增其德而
累其高,故灭;智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语曰:不大其栋,不能任重。
重莫若国,栋莫若德。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
美则上宁。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纲纪,治之仪表也。今商鞅之启塞,申子之三
符,韩非之孤愤,张仪、苏秦之从衡,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非治之大本,
事之恒常,可博闻而世传者也。子囊北而全楚,北不可以为庸;弦高诞而存郑,
诞不可以为常。今夫《雅》、《颂》之声,皆发于词,本于情,故君臣以睦,父
子以亲,故《韶》、《夏》之乐也,声浸乎金石,润乎草木。今取怨思之声,施
之于弦管,闻其音者,不淫则悲,淫则乱男女之辨,悲则感怨思之气。岂所谓乐
哉!
赵王迁流于房陵,思故乡,作《山水》之讴,闻者莫不殒涕。荆轲西刺秦王,
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因以此声为乐
而入宗庙,岂古之所谓乐哉!故弁冕辂舆,可服而不可好也;大羹之和,可食而
不可尝也;朱弦漏越,一唱而三叹,可听而不可快也。故无声者,正其可听者也;
其无味者,正其足味者也。吠声清于耳,兼味快于口,非其贵也。故事不本于道
德者,不可以为仪;言不合乎先王者,不可以为道;音不调乎《雅》、《颂》者,
不可以为乐。故五子之言,所以便说掇取也,非天下之通义也。圣王之设政施教
也,必察其终始,其县法立仪,必原其本末,不苟以一事备一物而已矣。见其造
而思其功,观其源而知其流,故博施而不竭,弥久而不垢。未水出于山而入于海,
稼生于田而藏于仓。圣人见其所生,则知其所归矣。故舜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
所以塞贪鄙之心也。仪狄为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所以遏流湎之
行也。师延为平公鼓朝歌北鄙之音,师旷曰:“此亡国之乐也。”大息而抚之,
所以防淫辟之风也。
故民知书而德衰,知数而厚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机械而实衰也。巧诈藏于
胸中,则纯白不备,而神德不全矣。琴不鸣,而二十五弦各以其声应;轴不运,
而三十辐各以其力旋。弦有缓急小大,然后成曲;车有劳逸动静,而后能致远。
使有声者,乃无声者也;能致千里者,乃不动者也。故上下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位高而道大者从,事大而道小者凶。故小快害义,小慧害道,小辩害治,苛削伤
德。大政不险,故民易道;至治宽裕,故下不相贼;至忠复素,故民无匿情。商
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而功臣畔矣。商鞅之立
法也,吴起之用兵也,天下之善者也。然商鞅之法亡秦,察于刀笔之迹,而不知
治乱之本也。吴起以兵弱楚,习于行陈之事,而不知庙战之权也。晋献公之伐骊,
得其女,非不善也,然而史苏叹之,见其四世之被祸也。吴王夫差破齐艾陵,胜
晋黄池,非不捷也,而子胥忧之,见其必禽于越也。小白奔莒,重耳奔曹,非不
困也,而鲍叔、咎犯随而辅之,知其可与至于霸也。勾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
谟虑不休,知祸之为福也。襄子再胜而有忧色,畏福之为祸也。
故齐桓公亡汶阳之田而霸,智伯兼三晋之地而亡。圣人见祸福于重闭之内,
而虑患于九拂之外者也。原蚕一岁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桑
也。离先稻熟,而农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获也。家老异饭而食,殊器而享,子
妇跣而上堂,跪而斟羹,非不费也,然而不可省者,为其害义也。待媒而结言,
聘纳而取妇,初絻而亲迎,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使民居处
相司,有罪相觉,于以举奸,非不掇也,然而伤和睦之心,而构仇雠之怨。故事
有凿一孔而生百隟,树一物而生万叶者,所凿不足以为便,而所开足以为败,
所树不足以为利,而所生足以为氵岁。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昌羊去蚤虱,
而人弗庠者,为其来蛉穷也;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捕鸡也。故事有利于
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彼者。故行棋者或食两而路穷,或予踦而取胜。偷利
不可以为行,而智术不可以为法。
故仁知,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谓知者,知人也。爱人则无
虐刑矣,知人则无乱政矣。治由文理,则无悖谬之事矣;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
行矣。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则百残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昌。故
《书》曰:“能哲且惠,黎民怀之。何忧讙兜,何迁有苗。”智伯有五过人之材,
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有三过人之巧,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
也。故仁莫大于爱人,知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
于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