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 片 > 天津老画报 > 正文

北方画报的经典《北洋画报》
天津老画报

1926年7月7日,著名报人冯武越、谭北林在津创办的《北洋画报》,是一家独资经营刊物,得到奉系军阀的资助。画报办刊11年,出刊1587期,内容包括时事、美术、科学、戏剧、电影、体育、风景名胜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以图片为主,兼有文字,画报印刷精美,版面一直沿用不易翻版的蓝黑色调。20世纪20年代前,天津人多读上海画报,《北洋画报》问世后,立即成为天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热销画报,之后出版的《天津商报画刊》《中华画报》《风月画报》,在编辑形式、版式设计上无不竞相模仿。
《北洋画报》属综合类刊物,初为一周两期,继改三日刊,最后定为隔日刊。其办刊宗旨为“传播时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画报为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头版通常是一张美人图和广告,有全国各地的名门闺秀,有影星、歌星、舞星、戏剧名伶、交际花,一段时期也登过奉系军阀的照片,但绝不刊登妓女照片;二版为时事版,初期报道奉系军阀活动,张作霖、张学良的活动居多,特别是1927年6月18日,用大量的图文详细报道了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大总统时的消息,一段时间还连载《时事日记》,条目式地报道中外新闻;三版多为戏剧、电影消息,介绍中外电影,评说传统戏剧,记录明星动态,也有陈少鹿、陈师曾、齐白石、李苦禅、石冥山人等书画家的中国名画名帖,更有《某印局长寻死》《陶园怪事》《乳的威风》《天乳运动》等小道消息和花边新闻,并开辟“西洋摄影名作”专栏,专载裸体艺术照;四版专载小说、笔记、漫画等,兼有广告,曾连载喜晴雨轩主的《津桥蝶影录》、赵焕亭的武侠小说《山东七怪》和《女子三百六十行》连环画作等。




《北洋画报》 编辑部旧址位于今天津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画报主编吴秋尘,当时天津有名的文艺编辑王小隐、刘云若都曾任编辑。刘云若正值年少,在文坛上只 是 崭 露 头角,他日后能够成为与张恨水齐名的言情小说家,与他在《北洋画报》期间的锻炼与积累是分不开的。初创时,报社条件极其简陋,但却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家,韩慎先、许姬传、袁寒云、方地山、童曼秋等都是这里的常客。画报对撰稿人一般不付稿酬,只是赠送一份画报,每年举行一次宴会,请撰稿人聚餐一次。
《北洋画报》以其办刊时间长、信息量大而在民国画报中占有重要一席,该刊对研究从“九一八”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华北政局,特别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戏剧、电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它的二版经常刊登一些鲜为人知的时政内幕。
1924年11月5日,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被逐出宫,避居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并于1925年2月24日秘密逃至天津日租界张园。当时对于“溥仪出走”事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他是乔装改扮成日本人乘坐京津专车来的,有的说他是躺在吴大头的汽车里逃过国民党的封锁而逃的。1926年11月12日第39期《北洋画报》以《溥仪出走纪实》为题报道了溥仪被逐出宫后从北京到天津的全过程:“其实的北京政府对于溥仪避居日本使馆,满不重视,所以,从来就没有严防他逃逸呢!既然这样,这位先生本来用不着着急,只要从从容容,无论化装不化装,一定能够逃出都门,包无危险。那时的政府为着想法子救穷,急于疏通各方面,好趁早解决金佛郎案,惟日不足,你看他们哪里还有工夫管这溥仪先生的闲事吗!这位最时髦青年真正聪明,就趁此时机,壮着胆子,换穿普通大学生的常服,鼻梁上还依着平日习惯,架着那墨晶眼镜,手挟几本洋装书,跟着三个暗探式的亡国大夫,一个日本兵士,摇摇摆摆,像很镇定地样子走出东交民巷,一直缓步徐行到东车站,打了5张三等客票,拥挤在那个气味难闻的平民车厢里,去过他那3小时多的难受生活了。幸而一路来并没委屈受惊,且能于几个钟头的短时间,逃出了他的心目中所谓可怕的北京,安抵津门。这也算是近年来的一出有叫座能力的拿手好戏哩!”


九一八事变后,冯武越又创办了《图画新闻》,王小隐主编。后因东北情况急剧变化,冯武越急流勇退,先是停办了《图画新闻》,后又将《北洋画报》兑给了同生照相馆经理谭林北。谭林北是一个善于经营的商人,经营方式沿用旧制。1937年7月29日,天津沦陷后,《北洋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后遂宣告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