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师承 > 正文

一、“形与神”是研究《黄帝内经》的总纲领及中医生命科学的主线
中医学

《黄帝内经》第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首先提出了天人合一 “形与神 俱” 的中医学总纲领及生命科学的主线,其要点是以父母精卵结合给予我们的先 天 “形”体为生命基础,然后结合后天天地阴阳气味给予的后天生命主宰者—— “神”,“形神”二者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双生命体,才能与天地阴阳相应。因 为是后天生成的营卫气血——“神”滋养先天 “形”体,故《素问·上古天真论》 强调说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 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是为了 “呼 吸 (天地气味)精气” 而 “独立守神”,与 “肌肉 (形)若一”,即 “形神” 合 一,强调的是 “形与神俱”,不是单独强调 “天道”。人是中医研究的主体,天地 阴阳是客体,主体人生活在客体自然环境中,有形人体是本是基础,无形天地阴 阳是末是主宰,不能本末颠倒。
因为是后天滋养先天,先天形体生命如果没有后天血气——神的滋养就会死 亡,故《灵枢·天年》说:“黄帝问于岐伯曰: 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 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 神者生也。” 又说:“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素问 ·移 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骸即形体,没有了 “神气”,只有 “形 骸” 就是尸体。先天 “形骸” 得不到后天 “神气” 的滋养,就会死亡。为什么 “神气皆去” 呢? 《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 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因为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损伤了营卫 血气,故而 “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