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食品安全与卫生 > 列表
食品安全与卫生 共有 164 个词条内容

八、霉变甘蔗中毒

    霉变甘蔗中毒是指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发生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多见于儿童,病情常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霉变甘蔗质地较软,囊部外观色泽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浅棕色,闻之有霉味,切成薄片在...[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一、急性胃肠炎病毒

    (一)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是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生物学特性轮状病毒呈大小不等的球形,为立体对称的二十面体,直径60~80nm,双层衣壳,无包膜,复染...[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二、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引起传染性肝炎。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7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经食品传播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一)甲型肝炎病毒甲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Avirus,HAV)简称甲型肝炎,是由嗜肝病毒属甲型肝炎病...[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三、疯牛病病毒 (朊病毒)

    疯牛病学名为牛海绵状脑病(BSE),有报道认为疯牛病和人的传染性病毒性痴呆或克-雅病(CJD)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学者都倾向于认为人的这种病是经发病的牛传播到人的。1.生物学特性疯牛病的病原还没有完全确定,称为朊粒(prion),具有传...[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四、SARS冠状病毒

    2002年11月,中国广东出现SARS(serveracuterespiratory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也称非典型肺炎)病例。2003年1月,SARS的传播引起国家卫生部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并开始了寻找病原体的工作。2003年4月16日,WHO正式确认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五、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引起禽流感,也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禽流感是多种禽类的病毒性疾病,疾病包括无症状的感染、轻微感染和急性感染,可以传播给人引起发病。1.生物学特性禽流感病毒可分为甲型和乙型病毒,仅甲型病毒引起大的流行...[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一、囊尾蚴

    囊尾蚴是寄生在人的小肠中的猪有钩绦虫和牛无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猪、牛的囊虫病,猪囊尾蚴也引起人的囊虫病。1.病原体病原体的成虫是有钩绦虫或猪肉绦虫、无钩绦虫或牛肉绦虫。幼虫阶段是囊尾蚴,也称为囊虫。囊虫呈椭圆形...[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二、旋毛虫

    旋毛虫引起旋毛虫病,人和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均能感染,在食品卫生上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肉品检验不严格的地区。1.病原体旋毛虫为线虫,肉眼不易看出,雌雄异体。成虫寄生在寄主的小肠内,长1~4mm,幼虫寄生在寄主的横纹肌内,卷曲呈...[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三、龚地弓形虫

    龚地弓形虫引起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或弓浆虫病。龚地弓形虫是一种原虫,宿主十分广泛,可寄生于人及多种动物中,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1.病原体龚地弓形虫存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阶段,猫为终宿主,人、猪和其他动物(啮齿...[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

四、并殖吸虫病 (肺吸虫病)

    1.病原我国常见为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和斯氏狸殖吸虫。2.病原学特点终宿主:人及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蝲蛄。3.传播途径肺吸虫的虫卵随患者、病畜、病兽的痰液或粪便排出...[继续阅读]

食品安全与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