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 列表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共有 66 个词条内容

3.1.3 粉尘所致的职业病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尘肺是我国各类职业病中对劳动者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1.4 煤矿作业粉尘监测

    1.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要求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总尘呼尘煤尘<1042.5矽尘10~5010.750~800.70.3≥800.50.2水泥尘<1041.5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以时间加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浓...[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1.5 检测设备

    煤矿应当使用粉尘采样器、直读式粉尘浓度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进行粉尘浓度的测定。采煤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侧应当设置粉尘浓度传感器,并接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1.6 粉尘防治

    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目前,粉尘对人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尘肺病尚无根治性治疗办法,因此预防粉尘危害,加强对粉尘作业的劳动防护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粉尘作业的劳动防护管理应采取三级预防原则:一级预防即杜绝或减少粉尘...[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1.7 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是对技术防尘措施的必要补救,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时,如井下开采的盲端,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工人防尘防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防尘眼镜、安全帽、防尘服、胶靴等...[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2.1 噪音危害

    噪声对人体危害的主要因素有噪声的强度、暴露时间、暴露方式、噪声的频谱分布及个体敏感性等。噪声强度越高,听力损伤出现得越早,听力损伤越严重。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对机体的影响就越大,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的影响要大。...[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2.2 噪声控制

    1.噪声控制原理与方法(1)噪声控制原理噪声危害的模式为声源——声场——接受者。因此,控制噪声要全面考虑声源、声场和接受者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声学系统,也就是说,工业系统控制噪声的基本途径即可从声源、声场、接受者三个...[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2.3 噪音监测

    1.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h的,噪声声级限制为85dB(A)。每天接触噪音时间不足8h的,可以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制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制。2.监测周期:配备2台以上噪...[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3.1 高温作业分类及其危害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内是适应性反应,但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1.对体温调节的影响;2.对水和电解质平衡代谢的影响;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3.3.2 高温的控制

    高温职业危害的主要控制措施包含作业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两类。1.作业管理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建设项目在新建、扩建、改建阶段,其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投产。2.在生产过程中放散...[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