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 列表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共有 66 个词条内容

4.3.1 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1.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2.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当如实提供以下资料: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3.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并有权了解本人健康检查结果。2.劳动者有权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对其健康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劳动者或其代表有权参与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制定健康监...[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3.3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1.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应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定、批准,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并在其获批准的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准则,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服务。2.职业健...[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4.1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疾病或其他不良健康效应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1.国家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危...[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4.2 职业健康监护人群

    1.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2.在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接触的人群,如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辅助工...[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5.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对象。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的劳动者。2.检查项目。常规检查项目和该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项目得检查。3.目的。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上岗前健康状况,鉴定是否有职业禁忌,是否适合...[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5.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1.对象。在岗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2.检查项目。根据劳动者所在工作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选定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具体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3.目的。通过定期的...[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5.3 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包括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和离岗后医学随访。1.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1)对象。准备调离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种或岗位的劳动者。(2)检查项目。根据其所在工作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5.4 应急时医学检查

    1.对象。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2.检查项目。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选定相应的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3.目的。依据检查结果发现危害因素,评价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或进行治疗,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

4.6 煤矿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周期

    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周期应当按照下表执行:接触有害物质体检对象检查周期煤尘(以煤尘为主)在岗人员2年1次观察对象、Ⅰ期煤工尘肺患者每年1次岩尘(以岩尘为主)在岗人员、观察对象、Ⅰ期矽肺患者噪声在岗人员...[继续阅读]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