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 列表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共有 110 个词条内容

二、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

    (1)血管:动脉在皮下形成血管丛,分支入皮下组织和深部皮肤附属器官,还分支出毛细血管进入乳头层。(2)淋巴管:在真皮乳头层内形成网状毛细淋巴管丛,深入皮下组织,汇集成较大淋巴管,随静脉行进。(3)神经:皮内有丰富的神经纤维,由...[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三、循经可见经脉现象的传导途径

    循经可见的经脉生理现象和经脉循经可见的病理变化(即循经皮肤病变)的传导途径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既有传入途径又有传出途径,即具备完整的神经系统反射弧的反馈调节回路,而后者却只有传出途径。现分述如下:1.循经可见经脉...[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一、循经可见经脉生理现象的形成机制

    由于自主神经具有持续发放神经冲动的特性即分析神经中枢的紧张性。这种冲动发放的频率,即紧张性的高低随机体所处不同机能状态,如休眠态、睡眠态、觉醒静息态、应激态、应急态或休克态的不同而异。它直接影响着所支配器官...[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二、循经可见经脉病理变化的形成机制

    在正常生理功能状态下,自主神经系统具有的紧张性兴奋是由各级自主神经中枢(包括脊髓、脑干、下丘脑、大脑、边缘系统)所控制,既可由反射活动引起,也可由体液因素引起,还与躯体—内脏运动神经的节段性联系密切相关。因此,既...[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第一节 体表经穴与内脏相关现象

    《内经》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腑脏),外络于肢节。”针刺体表穴位,通过经脉循经感传可治疗内脏疾病。反之,内脏病变也可通过循经可见的经脉现象影响体表经穴。在体表,包括耳郭局部出现压痛点、敏感点、低电阻点、高...[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一、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的调节作用

    调节机体内脏功能活动的神经结构总称为自主神经系统,严格说来,实际上它应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以及肾上腺髓质,但习惯上往往只指支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它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交感神经起源于整个胸段脊髓和...[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二、体表经穴与内脏相关的物质基础

    经脉既内属于脏腑,又外络于肢节,表明它是沟通内脏器官与体表经穴运行的通道。那么这种经穴—脏腑相关联系的物质基础又是什么呢?有人已注意到人体四肢上的经脉循行路线与周围神经分布大体一致。如手太阴肺经沿肌皮神经、...[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第三节 感觉功能的节段性表现——体表与内脏相关的牵涉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疾病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痛觉过敏或疼痛感觉,这种现象叫牵涉性痛。其疼痛部位与病变器官常为相同节段性神经纤维所分布。如内脏痛觉冲动主要是交感神经纤维所传导;而盆腔器官某些部分的痛觉冲动则...[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第四节 运动功能节段性表现——体表循经可见的经脉现象

    有关循经可见经脉现象的物质基础已于前所述。由于自主神经具有紧张性,即具有持续发放神经冲动的特性。这种自主神经紧张性兴奋的改变既可由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脑干或脊髓各级神经中枢发放和控制;也可由内脏器官的病理...[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

第一节 针灸疗法的种类

    在探讨针灸疗法治病的基本原理之前,首先要了解针灸疗法的种类。到目前为止,除各种针法和灸法外,还有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的其他疗法:如割治、挑治、埋线与结扎疗法;按摩、推拿与拔罐疗法;穴位超声波疗法;穴位直流电针与直...[继续阅读]

经络实质与针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