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 列表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共有 214 个词条内容

(一)腧穴的含义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意通,有输注的含义,像水流的转输灌注;“穴”有“孔”“隙”的意思。所以又有“气穴”“骨孔”“孔穴”等不同名称。腧穴又是针灸施术的部位,因而又叫砭灸处,一般称为...[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二)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腧穴之间有联系,不是彼此孤立的,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将具有共性的腧穴,按一定方式加以系统分类,腧穴大体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1. 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统称为...[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法,亦称“骨度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用以测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将人体各部按照比例分别规定为一定的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这种假定的长度叫“骨度”。骨度的单位...[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二)解剖标志定位法

    解剖标志定位法又叫自然定位法,它是以人体解剖标志作为定位的依据。常用有以下两种。1. 固定标志 是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人体的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肚脐及各种骨关节凸起、凹陷等。固定标志有...[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三)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又称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图3)。常用的取穴法有如下三种。1. 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取穴(图3①)。2. 拇...[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四)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一种简便易行的定位方法,此法只适用于某些少数腧穴的量取。例如,两耳尖上连线的中点定百会穴,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示指末端取列缺穴,直立垂手时中指的尖端到达处定风市穴,两髂嵴上缘连线中点定腰阳关穴等...[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一)近治作用

    每一个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脏器、经络的病证,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例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瞳子髎各穴均能治疗眼病;耳周的耳门、听宫、听会、翳风诸穴均能治疗耳疾;头面部之穴可治疗头...[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二)远治作用

    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即“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等病证,有的甚至具有...[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三)特殊作用

    腧穴的特殊作用,实际就是整体调节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某些腧穴,可起到整体性的调节治疗作用,这是远道取穴作用的扩大。一般经穴都具有对某方面病证的调治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能通便;高热患者针...[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一)五腧穴

    五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