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 列表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共有 214 个词条内容

(二)原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所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具有调理、宣发原气的功能,可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加强脏腑气化功能。所以,原穴不仅具有祛邪的功能,而且还有补虚扶正的特点。取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发挥其维护正气,抗...[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三)络穴

    “络”有联络、网络之意,十二经各分出一支大络联络表里的经脉。除此之外,任、督二脉和脾经各有一大络,共有十五条络脉。络穴,是络脉从经脉分出部位的腧穴,故称“十五络穴”。各经别络均与络穴之名称相同。因此,络穴是联系...[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四)俞穴

    五脏六腑之气直接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之为背俞穴,简称为“俞穴”。“俞”有传输之意,即脏腑之气血由内向外输注于此,且由此可传输于彼。1. 俞穴的分布 俞穴的分布规律与五脏六腑所在位置密切相关,六脏六腑各有一个背俞穴...[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五)募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简称为“募穴”。募有汇集之意,即脏腑之气血由内向外汇聚于此。1. 募穴的分布 六脏六腑各有一个腹募穴。募穴都分布在胸腹部,其位置大体上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应,即脏腑位置高...[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六)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流注八穴。1. 八脉交会穴的循行分布 八脉交会穴是古人根据腧穴的主治特点,认为在四肢部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它们均分布在腕、踝关节上下。奇经...[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七)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种精气分别汇聚的8个腧穴。1. 八会穴的分布 八会穴分布于人体的躯干和四肢部。八会穴是根据人体生理情况和穴位的特点命名的。八会穴为: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八)郄穴

    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1. 郄穴的分布 郄与“隙”通,有“空隙”“间隙”之意。郄穴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筋骨间隙,故名。十二经脉及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各有一郄穴,共为十六郄穴。十二经的郄...[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九)下合穴

    下合穴即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1. 下合穴的分布 下合穴是指六腑在下肢各有一个合穴,共6个,故又称“六腑下合穴”,分布于膝关节及其附近。下合穴包括下巨虚、上巨虚、委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一)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胃部(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再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向上通过横膈,入属肺脏,从肺脏至喉咙(肺系)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上至...[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

(二)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示指内(桡)侧端,沿着示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眼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第七颈椎棘突...[继续阅读]

全科医师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