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伤寒杂病论思辨 > 列表
伤寒杂病论思辨 共有 270 个词条内容

九、太阳病证兼阴阳两虚证

    (一)太阳病证与阴阳两虚证相兼【仲景原文】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60)【学用思维点拨】①辨识表里兼证,病以里证为主,应当先治里。②论述治里治表都未能切中病变证机而引起病证发生其他变化...[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十、太阳病证兼痰饮证

    (一)太阳病证与痰饮证相兼1. 太阳病证与实热结胸证相兼(1)结胸证的基本脉证【仲景原文】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 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8)【学用思维点拨】①辨别结胸证与脏结证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一、悬饮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仲景原文】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学用思维点拨】①辨识表里兼证,病以表证为主,应当先治表。②辨别...[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二、胸中痰实证类太阳病的证治

    【仲景原文】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166)【学用思维点拨】①辨别胸中痰实证有类似太阳中风证,应重视鉴别诊断。②辨清胸中痰实证的基本脉证及其主...[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三、阳虚肌痹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仲景原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四、阳虚骨痹证类太阳病的证治

    【仲景原文】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175)(第二24)【学用思维点拨】①辨识阳虚骨痹证的病变证机,即“风湿相搏。”②辨识阳虚骨痹证的基本...[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五、太阳经伤证类太阳病证

    【仲景原文】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第十九1)【学用思维点拨】①辨识太阳经伤证的基本脉证及其审证要点,如“其人但能前,不能却。”②辨别太阳经伤证有类似太阳病证,应当重视鉴别诊断。...[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六、转筋证类似太阳病证

    【仲景原文】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第十九3)【学用思维点拨】①辨识转筋证的基本脉证及其审证要点,即“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②辨别转筋证有类似太阳病证,应与...[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七、疮家类太阳病证

    【仲景原文】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第二6)【学用思维点拨】①辨识疮家的基本病证表现。②辨别疮家有类似太阳病证,应当重视鉴别诊断。③辨识疮家与太阳病证相兼,临证应审...[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

八、疮痈证类似太阳病证

    【仲景原文】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第十八1)【学用思维点拨】①辨识疮痈证的基本脉证,即“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②辨别疮痈证有类似太阳病证,应重视鉴别诊断...[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