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悬壶济世 > 列表
悬壶济世 共有 46 个词条内容

三、宋慈

    宋慈对医学的贡献在于为法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字惠父,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生活于公元1186年到1249年,曾四次担任南宋的高级刑法官。宋慈所作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书。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积累...[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四、朱震亨

    明代的史学家宋濂在《格致余论》的《题词》中,将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并称为金元之际最卓越的医家,认为他们对乱世的医疗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实际是“金元四大家”的最早提法。在“金元四大家”中,刘完素是“...[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五、李时珍

    传说远古时代,神农氏亲尝百草发现了植物的药用价值,从此发明了中医药。明代的医学界也有位像神农一样伟大的人,他以身试药,为中国古代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迎来了医药发展的新篇章。这个人就是李时珍。李时珍(1518—...[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六、叶桂、薛雪

    叶桂和薛雪是清代温病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于康乾盛世齐名而处,而关于两人的友谊还在医林中传有一段佳话。叶桂出生在江苏吴县一个医学世家,字天士,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他自幼随父学医,14岁父亲逝世以后,他便博...[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原典选读

    《史记·扁鹊传》(节选)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中医基础理论

    自黄帝问病于岐伯,中国古代医学逐渐从碎片化、经验化向系统化、科学化发展,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中开枝散叶,硕果累累。由于根植于古代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医学理论体系既渗透着古代自然科学思想,还受古代哲学思想影响颇深。比...[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中医诊断学

    传统中医学对疾病进行诊断需要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辨证是在整体观与天人相应、动态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医诊断思维,那么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就是为辨证论治提供合理分析的基础手段。古代医学很早就对疾...[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中药学

    以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性能、功效、用法、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即是中药学。在广袤而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生长着多种多样的天然药材资源。经过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的钻研与利用,它们成为人们与疾病斗争...[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方剂学

    中国的方剂学历史源远流长。从史料文献来看,先秦到宋金元时期的方剂学主要侧重于对方剂的实用性的挖掘,重视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明清以后的文献主要反映了古代医学中方剂学在理论层面的研究,是对临床应用的总结。如前...[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

原典选读

    《难经·六十一难》 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继续阅读]

悬壶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