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针灸处方 > 列表
针灸处方 共有 283 个词条内容

二、腧穴的穴性、功效及主治

    (一)腧穴的穴性所谓穴性是指腧穴的主要性能特点。腧穴的性能不像药物性能那样明显,一般而言腧穴是以调整作用为基础,大部分腧穴呈现双向调整作用,这是腧穴的普遍性能。但是,由于腧穴归经不同,分布位置各异,因此,部分腧穴表...[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三、选穴原则

    选穴原则就是临证选取穴位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而确定穴位的选穴原则,正如晋代陈延之在《小品方》中所云:“师述曰:孔穴去病有远近也。头病即...[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四、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就是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等,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或对于治疗疾病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的方法。临床上穴位配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总体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经按脉配穴法和按部位...[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五、针灸处方中穴位选择的依据

    针灸处方中穴位的确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总体上概括起来选穴依据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病机所谓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是对疾病的本质性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一、刺法

    (一)刺法的作用及适应证刺法的作用就是针刺的治疗作用,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因此,刺法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的病症,无明显的禁忌证。(二)刺法操作的量学要素针刺和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腧穴...[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二、灸法

    (一)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一般而言,灸法适用于寒证、阳虚证。实热和虚热证一般不用灸法。(二)灸法的量学要素所谓灸法的量学要素,是指与灸法刺激量及效应密切相关的量...[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三、疗法、操作及时机的选择

    (一)疗法的选择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刺灸学中的各种疗法,充分发挥各种疗法的作用特点,是针灸处方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正如《灵枢·官针》所云:“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粗细,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一、手太阴肺经

    1.中府穴性:中性,趋局部(肺、胸),入气分,肺之募穴。功效:疏调肺气,宽胸止痛。主治特点:主肺、胸部病症,以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胸部病症为主。如西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炎;胸部肋间...[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穴性:偏泻,趋齿、咽喉,入阳分、血分,大肠经井穴,属金。功效: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特点:主热证、痛证,以治疗外感及五官实热证为主。如西医学的牙龈炎、急性咽炎、结膜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感冒发热等。...[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

三、足阳明胃经

    1.承泣穴性:偏泻,趋局部(眼部),入阳分、气分。功效:散风火,通眼络。主治特点:主眼部病症,以治疗局部眼病为主。如西医学的结膜炎、青光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近视、色盲(弱)、眼底病、眼轮匝肌抽动等。2.四白穴性:偏泻...[继续阅读]

针灸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