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 列表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共有 1217 个词条内容

第四节 喘证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五节 肺痈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肺痈病名首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该篇有“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六节 肺痨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病轻者,不一定诸症悉具,重者则每多兼见。对于本病的名称,历代变迁不一,归纳而言,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定名的,如尸...[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七节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八节 肺痿

    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肺痿病名,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书将肺痿列为专篇...[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一节 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内经》...[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附 真心痛

    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如《灵枢·厥论》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病因病机和“...[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附 健忘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亦称“喜忘”、“善忘”、“多忘”等。自宋代《圣济总录》中称“健忘”后,沿用至今。历代医家认为本证病位在脑,与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有关。亦有因气滞血瘀,痰浊上扰所致者。...[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附 多寐

    多寐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的病证,亦称“嗜睡”、“多卧”、“嗜眠”、“多眠”等。本病的病位在心、脾,与肾关系密切,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脾、肾阳气虚弱,心窍失荣;标实则为湿邪、痰浊、瘀血等阻...[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

第四节 癫狂

    癫狂为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病。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均以青壮年罹患者多。因二者在临床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