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儿科 > 列表
中医儿科 共有 333 个词条内容

第一节 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年龄越小表现越显著,不能简单地把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儿,其组织器官、活动功能都处在一种未成熟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增加,智慧增长,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二节 小儿体质

    一、小儿体质的影响因素体质是人在先天和后天基础上表现于身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和适应能力上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正常人体体质各有差异,如《灵枢·寿夭刚柔》中说:“人之生也...[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一节 病因特点

    小儿疾病发生病因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相对单纯,这是由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但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气不足,卫外功能未固,故在发病上与成人又不一样,有其特殊性。如小儿外多感于六淫,多时行疾病,内多伤于乳食,多感染诸虫...[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二节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年龄越小,其病理特点表现亦越显著。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病理特点,是由小儿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脏...[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一节 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儿的全身和局部情况,从而获得与疾病有关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在儿科四诊中,闻诊、问诊、切诊均易受干扰,且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历来对望诊最为重视。《幼科铁镜·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云:“望、...[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二节 闻诊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诊察病情的方法。小儿患病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是一个客观表现,通过辨识,在部分病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古代医家对听声音曾精炼地概括为声静属寒、声噪属热、声低属虚、声高属实等,听声音则包括...[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三节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及其亲属或陪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医疗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与疾病有关的情况,是获取病情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问诊是四诊中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小儿不会言语,较大儿童也难以正确表达自己的病痛...[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四节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运用手指切按患儿体表以诊察病情的一种方法。一、脉诊婴幼儿在诊病时不易合作,每因恐惧不安而致脉息迟数变化较大,故3岁以下小儿不采用脉诊。由于小儿寸口脉位短,不能容纳三指以切寸、关、尺...[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五节 腹诊

    腹诊是通过腹部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腹诊法首先见于《内经》,继而见于《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隋唐时代的《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亦有记载。我国自宋元以后,由于受到封建习俗的影响,病人对解衣露体...[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一节 运气辨证

    运气学说是研究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问。中医学强调“天人相应”。《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活在宇宙中,必然受到宇宙自然运动变化的影响,反映在体质...[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