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儿科 > 列表
中医儿科 共有 333 个词条内容

第三节 用药护理

    一、用药护理的基本原则临床用药主要根据辨证选方并结合辨病选药,使方随法出,法随证立,随症加减,按证处方用药。这就要求除分析病证本身之外,还应考虑到病儿的体质以及病证的兼夹、气候、季节、地理条件等,努力做到因人、...[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四节 心理护理

    一、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对于小儿的心理护理,《女学篇·勿拘束》中说:“小儿居恒好动而恶静,乃天然之体育,于卫生最为有益,切不可阻其生机,亦不可拘束过严,使小儿萎靡不振,致成窳闭不灵之器矣。”《女学篇·戒恐吓》云:“常见为...[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五节 急重症特殊护理

    一、高热的护理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亦是儿科最为常见的急症。高热护理不当,在儿科易致惊风,甚至留下后遗症,因此高热的护理在临床上意义重大。要根据不同病因辨证施护。外感发热而属风寒表证,宜饮热开水,并覆以衣被...[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一节 内治原则

    一、及时、果敢、准确和审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同时又生机蓬勃,生长迅速,故小儿患病既有容易发病、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一面,又有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一面,在治疗时就应辨证精确,及时抓住病机,果断用药。《...[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二节 给药剂量和方法

    小儿内治用药剂量,一般均应小于成人量,常随年龄大小、体重轻重、体质差异、病情轻重缓急及医者用药经验而有所不同。由于小儿服药时多有浪费,故药量可相对稍大些。具体来说,用于清热解毒的药物,特别是病情较重时,用量宜大...[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三节 内治法

    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云:“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现在所用内治法基本上都是在“八...[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一节 外治疗法源流

    一、原始社会———药物外治法的萌芽时期药物外治法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的自然环境恶劣,加之原始人类的生存技能不足,所以在生存、渔猎及部族斗争中难免出现各种冻伤、外伤等疾病,人们会用食物、梗叶、灰石...[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二节 涂敷疗法

    涂敷疗法是将中药制成散剂、油剂或膏剂,涂敷于患儿的皮肤、黏膜或体表病变部位或相应穴位上,以治疗小儿病证的外治疗法。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持久的优点。涂敷疗法应用于临床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在临床上多有应用,清·吴...[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三节 热熨疗法

    热熨疗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热熨或往返移动以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热熨疗法操作简便,适应证广,副作用小,并对某些病证有独特的疗效。本法历史悠久,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

第四节 灌肠疗法

    中药灌肠疗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或散剂煎煮并将药液经肛门灌入或滴入肠道内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的灌肠疗法分为三类,即保留灌肠法、清洁灌肠法、直肠滴注法。中药灌肠法起源较早...[继续阅读]

中医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