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临床用方 > 列表
中医临床用方 共有 1108 个词条内容

辨证施治述要

    高血压的临床证型,通过望问闻切四诊,结合病因病机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进行辨证施治:1.心阳过亢型多因烦劳伤阴,阴不济阳,导致心阳偏亢,症见颈项肩背不舒,上肢及胸前可有不定期刺痛,夜间失眠,心悸不宁,头面烘热,容易烦...[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体会

    (1)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虽有多种,但阴虚阳亢最为常见,阴虚者为肾阴之虚,阳亢者为心肝之阳亢,前者为本,后者为标,二者虽为因果关系,临床辨证治疗仍当有缓急之分。如早期高血压,一般偏实,以心肝阳亢为主,是标急于本,晚期偏虚,以...[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典型病例选录

    例一:白某,男,45岁,1962年3月12月初诊。水不涵木,春令木火更旺,以致内风旋扰,风阳上越,头昏目眩,耳鸣齿痛,神烦失眠,口干舌燥,大便时坚,舌苔薄黄,尖边质红,两脉小弦,血压180/110mmHg,阴亏阳浮,肝风上越之症,拟壮水涵木,熄风潜阳为治。...[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中医对泄泻的认识

    泄泻为临床颇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由于病程不同,有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的区别。祖国医学对泄泻有全面的认识。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云:“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辨治大要

    慢性泄泻的辨证,虽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临床表现以虚证、寒证最为多见,并以脾肾二脏之虚尤为突出,故叶天士云:“久泻必从脾肾主治。”《医宗必读》记载了治泄泻有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体会

    (1)李中梓有云:“久泄非阳也”,故慢性泄泻以虚、以寒为主。早期大都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健,饮食难消,以健脾助运,理气化湿,如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治之,常有良效。但久泻,脾阳受损,寒湿内盛者,属于中阳不振,脾胃虚寒,治当以...[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调经诸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女子到二七年龄(14岁),其发育已经得到初步健全,内生殖器也趋成熟,冲任二脉运血机能,自然通盛,所以月经可以按时而下。因其每月来潮一次...[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带下证治

    夫气为水母,饮入于胃,赖脾肺气机吸摄,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气虚者默运无权,津液不归,化变为湿浊,绵绵下漏,成为带下,暗损精元。所以其人面色萎黄,或有浮肿,或脘满腰酸,足软无力等症。法当健中化湿,以治其本,不可便投滋腻之药...[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癥瘕证治

    《内经》有肠覃一证,谓“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癖而内着……肉乃生,大如鸡卵……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考“肠”字,古人以子宫并称“子肠”,所谓病在肠外者,说明病原在于子肠之外,尚未入于子宫内,即瘕聚已...[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胎前病证治

    妇女怀孕,称为“胎前”。胎前有病,当以保胎为最重要,保胎之法,首当注重气血。盖胞胎在母腹之中,全赖母体之血以养之,气以摄之,若气虚不足以提摄,血虚不足以涵养,则胚胎非但不能发育,必有自落之虞。《巢氏病源》有分经养胎之...[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