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临床用方 > 列表
中医临床用方 共有 1108 个词条内容

产后病证治

    《金匮·妇人篇》谓:产后病有三证,一曰病痉,二曰病郁冒,三曰大便难,此三者皆属亡血,血虚所致,万勿轻视。盖新产之痉,是因去血过多,血不养肝,肝风内动,此筋病也。但亦有兼挟外感,热盛风生,阴液耗伤,筋脉失养,发生颈项强直,手足...[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概述

    小儿禀初春之令,具东方木德,正如花之苞、果之萼,无论医家、病家,对于小儿必须更加爱护,不可有所斫伤。有文献称小儿为纯阳之体,症多属实,仔细思考,绝非如是之简单。盖小儿在襁褓之中,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所谓稚阳未充者,即骨...[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诊法

    小儿为哑科,以色症为第一。凡神充色泽者,天真必厚,易养而少病;神怯、目瞪、面色惨淡枯瘁,唇红不泽者,禀赋必薄,难养而多病。再看其儿后天气质如何,如先天亏者,必囟门难合,或齿迟,或语迟、行迟,或顶软发稀,青筋常露之类是也...[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外感病诊治

    凡小儿外感之病,首当辨其何因,如初起一般普通伤风感冒,舌苔薄白,关纹淡红,指尖冷,身热无汗,略有咳嗽者,可用辛苦微润之品,如杏仁、前胡、牛蒡、橘红、蝉衣、薄荷、钩藤、连翘之类。若春初秋末,或在冬令,定必挟寒,宜加温散之...[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喘咳诊治

    因冷风入肺而气喘咳嗽者,其初起势甚猖獗,如见舌白,关纹淡红,或带青色,须用麻黄、杏仁、甘草、甜葶苈子、苏子、前胡、橘红络之类。若风温上受之咳喘,症状虽同,身热更甚,关纹色赤,舌尖绛,其苔糙白,须用猴枣散合前胡、白前、杏...[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惊厥诊治

    若小儿素体虚馁,卒遇惊吓所起之痉厥瘛疭,即先天薄弱,肝脏本经自病。惟是病多属阴虚有热,热盛则惊,切忌疏散辛燥之药,故治疗仍然滋阴清热,平肝熄风为主。如其初起,身热抽掣,神识仍清者,可用钩藤、菊花、葛根、花粉、白芍、辰...[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疳病诊治

    前人所谓疳症,当知疳即是干,故儿科疳病相当于大人之劳病。考疳症有五,其中以食疳、奶疳、虫疳最为多见,惟奶疳由于乳汁缺乏,而襁褓脏腑脆弱,过食粥饭或米粉糕饼,损及脾胃,或断奶太早,饮食致伤,仍与食疳同类。但食疳须年龄较...[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湿温病的好发季节

    《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说明夏季到来,气温日益增高,沿海沿江地区雨水过多,称为霉雨时节,此时,天之热气下迫,地之湿气上腾,湿蒸热郁,人在气交之中,呼吸接触不能避免。若正气稍有不足,势必影响为病。《内经》以一年...[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湿温病的症状

    湿温病的症状,可分初、中、末三个时期。在未病之前,可见有一定的前驱症状,如口淡无味,纳食不甘,四肢无力,全身有轻度酸痛,或头昏而重,小溲带黄。经过若干天后,开始恶寒发热,头痛而重,筋骨酸痛,同时胸闷脘痞,或挟呕恶,口不渴饮...[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湿温病的辨证治疗

    按湿为粘腻之邪,温乃热之渐,故湿温病亦可称湿热。盖风寒自表而入,故属太阳,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二三,由口鼻吸受者十之七八。口鼻吸受之湿热首先侵及上焦,次由膜原直行中道;上焦属肺,肺主气化,又司皮毛,皮毛属卫,故湿温初...[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