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之顺证表现为正气未衰,胃气未伤,无短气不续,无大热,或低热较轻,无痰壅咯血,血能受补,脉来有根。凡顺证一般均较易治。肺痨之逆证表现为大肉脱陷,骨枯发焦,潮热持续不解,胃气大伤,大量咯血,反复发作,短气不续,动则大汗,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肺痨之顺证表现为正气未衰,胃气未伤,无短气不续,无大热,或低热较轻,无痰壅咯血,血能受补,脉来有根。凡顺证一般均较易治。肺痨之逆证表现为大肉脱陷,骨枯发焦,潮热持续不解,胃气大伤,大量咯血,反复发作,短气不续,动则大汗,声...[继续阅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症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证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继续阅读]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就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清·程文囿《医述·方论》载:“临床疾病变化多端,病机复杂,证候多样,病势的轻重缓急各不相同,故治法须变化万千。人有强弱之异,病有新旧之分...[继续阅读]
因势利导,即“因其势而利导之”,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正确引导、推动的意思。肺痨病位在肺,多因痨虫侵蚀肺脏,肺失宣降、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继续阅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肺的病变,既可因本脏受邪而发病,也可因他脏病变累及肺而发病,正如《内经...[继续阅读]
疾病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因而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之有利于向疾病痊愈方向转化。在肺痨的治疗中,补虚杀虫相当于扶正与祛邪的过程。《医宗必读》谓...[继续阅读]
治病求本,是中医理论的精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求本,就是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继续阅读]
(一)滋阴润肺法用于治疗肺阴亏虚证。《丹溪心法·劳瘵十七法》云:“痨瘵主乎阴虚。”痨虫蚀肺脏,损伤肺阴,阴虚肺燥,肺失滋润,清肃失调,症见干咳,或咳少量黏白痰,咳声短促,痰中有时带血,如丝如点;阴虚生热,虚热内灼,故见午后手...[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