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 列表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共有 93 个词条内容

第十一节 冠心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正常人运动时,通过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周围阻力的下降,收缩压平均上升75mmHg/MET,而舒张压保持不变或轻度降低。冠心病病人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如缺血范围足够大,可引起心输出量下降,从而使收缩压不升或反而下降。在运动中,如收缩压...[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一节 冠心病的中医辨病和辨证的诊断研究

    一、冠心病的中医辨病研究中医四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望诊1.望神志神指精神活动、神态而言,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概括。神藏于心,外候在目。观神主要观察目的神志。冠心病乃本虚标实之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态改...[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二节 冠心病的中医鉴别诊断研究

    一、与咳嗽胸痛的鉴别胸痹心痛为心系疾病,多因素体阳气虚,或因受寒、过劳等导致心脉痹阻所致;咳嗽、胸痛,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其致病因素必累及肺脏本身而发病,咳嗽胸痛在表现上是以咳为主,咳时胸痛或加重。而胸痹心痛则以...[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三节 冠心病的西医诊断研究

    一、冠心病的诊断(一)冠心病的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o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四节 冠心病的西医鉴别诊断研究

    一、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一)食管病症常见的可能像心绞痛的或同时伴有心绞痛的食管病症有胃食管反流和食管动力障碍,包括食管痉挛和以高度蠕动性收缩和强度失弛缓性为典型的“坚果钳”食管。有症状的食管反流常见,且估...[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一节 冠心病的分级

    目前临床上根据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对劳累性心绞痛制订了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是依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较适合临床运用,后被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采用,目前,该标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二节 冠心病的分型

    一、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无症状型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亦称隐性IHD,系指中年以上病人常规心电图检查和(或)心电图负荷试验存在心肌缺血性改变,但无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SMI病人多伴有某些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三节 冠心病的中医范畴和中医临床分类

    一、概述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或狭窄而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改变,其临床表现特征为心悸、气短,轻则心胸憋闷疼痛,疼痛放射至肩背上肢内侧、无名指、小指处,时发时止,重则痛剧而死亡。临...[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一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总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asymptomaticmyocardialischemia,亦称silentmyocardialischeemia,SMI)是指在冠心病病人,有心肌缺血发作的客观依据,但病人心肌缺血时不伴有心绞痛等症状。心肌缺血的证据包括心电图学检查中典型的缺血性ST-T段改变、核素或超声...[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

第二节 中医中药治疗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病隐匿,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胸痹之轻症。其病位在心,但与五脏盛衰密切相关。本病之所发,可因嗜食肥甘,久病体弱;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年老体弱等所致。其虚为本,多为心肝脾肾亏虚,心脉失养。其实...[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