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临床用方 > 列表
中医临床用方 共有 153 个词条内容

病名

    流行性感冒这个病,在我国很早就有。《内经》和《伤寒论》里,都有相类似的记述。感冒的病名,北宋杨仁斋《仁斋直指方论》和《圣济总录》小儿科咳嗽条下已有记载,元代孙允贤《医方集成》,有感冒本与伤寒治症一同,但有轻重之...[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症状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初起时患者自觉与普通伤风相似,头痛身热,恶风恶寒,鼻塞喷嚏兼流清涕,但从临床上的症状表现来看,却厉害得多,身体疼痛酸楚,声重声哑,痰壅气喘,咳嗽咽干,或气管有炎症、扁桃腺有胀痛的感觉、喉部胸...[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诊断

    当恶寒发热,继起鼻腔咽喉及结膜之炎症者,即可疑诊为本病,而于有本病之流行时,尤属确切,惟诊得重病感冒、及暴发型时,当特别留意。中医的诊断,以详察病者体质与元气为要看,次则分析病证表里寒热,为诊断的要诀。1.平体感冒表寒...[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治法

    感冒虽为小恙,调治不善,能变大患,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盖呼吸道传染病必先于肺。肺为娇脏,用药最难,太寒则风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肺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津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涩则气闭而邪结。若病者...[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病案举例

    例1倪某,男,年龄50岁。恶寒、发热、有汗热不解咳嗽。体温38.5℃,脉象弦滑、舌红苔薄润有液,证系邪少虚多,虽有热度、但非实证,今从劳倦感冒论治,用参苏饮法扶元达表。药用西党参9克,炙甘草3克,苏叶3克,防风3克,前胡3克,苦桔梗3克...[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麻疹顺证

    初起身热烦闷,咳呛鼻塞喷嚏,面目浮肿,腮赤目有水红光,咽痛气急不甚,指尖时冷等肺经症状,神识清醒,睡眠安定,身热有汗,大小便通畅,麻疹点先从头部背部发起者,一二日见点者轻,三五日见点者重,见点要周身匀朗,色鲜润形高突、颗粒...[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麻疹逆证

    麻疹透发不顺,如透后即没,或初起壮热无汗,麻疹不透、烦躁神蒙,见点细碎平塌,其色晦滞淡白,模糊一片,既出不潮,倏热隐没;亦有闭闷而不能发出,喘息昏闷者,此为时感麻疹之逆证。亦有麻疹虽外发,身热不除,致咽哑龈腐,喘急腹胀,下...[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麻疹闭证

    麻疹在透发时,突然隐伏,谓之闭证,必需详察病状,辨别原因,施以不同疗法。1.寒闭:因麻疹见点时,不避风寒,故酿成寒闭,皮肤色白干燥无汗,四肢厥冷,身不发热,而反内攻,烦躁腹痛,痰喘气急,亦有壮热无汗,皮肤干燥,因风寒壅滞难出,多成...[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麻疹变证

    1.喘逆鼻煽:麻疹变喘逆鼻煽,是因麻疹透发未尽早回,毒陷肺脏,首先察其津液润涸,毒邪重轻,有无痰闭,分别邪陷与元脱,邪陷以宣肺达邪为主,元脱以养阴救肺固本。2.牙疳:麻疹并发牙疳,俗名谓之走马牙疳,口腔内腐烂,能够将面颊内肉都...[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

麻疹后遗症

    1.哮喘,因麻疹后肺脏火毒未尽,误进荤腥油腻,使痰热闭伏,成哮喘或咳喘甚多,疗法虽有清肺豁痰通肺,但很难根治。2.耳疳出脓,宜解毒兼清肾火。3.麻疹后遗症变肺痨,因麻疹发热过久,阴液消耗或因表散过剂,气液并伤,使毒火逗留,成骨...[继续阅读]

中医临床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