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 列表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共有 305 个词条内容

背景与解剖要点

    1.颈部淋巴系统是一个丰富的由淋巴管及淋巴结组成的三维网络系统,广泛分布于面部、头皮和颈部。全身淋巴结大约有1/3分布于颈部,头颈部淋巴结共约350枚。2.颈部淋巴系统可分为浅淋巴系统和深淋巴系统。前者主要为引流头颈部...[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临床实践

    1.头颈鳞癌的术前评价除了原发灶外应重视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评价,术前N分期应结合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2.除少数手术耐受力差的cT1-2N0患者或者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很小的声门型喉癌cT1-2患者可以考虑采取“wait and watc...[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总结

    头颈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评价应结合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N0头颈鳞癌的颈部处理是一个两难的命题,目前主张个性化治疗模式,结合肿瘤生物学行为、患者一般情况及合并症决定是否行颈清扫。除少数手术耐受力差的...[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前言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SN)是指特定解剖部位淋巴引流到达的第一站淋巴结,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恶性肿瘤细胞的淋巴通道转移过程一般如下:肿瘤细胞首先从瘤体脱落进入淋巴管内,沿着淋巴管向远处移动,通过输入淋巴管到达淋巴结进...[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实践技巧

    1.SN定位的基本技术就是在肿瘤周围(一般包括四个象限和基底)注射淋巴示踪剂,利用淋巴示踪剂可直接进入淋巴管并且可被检测的特性,动态观察示踪剂所达到的第一站淋巴结,将其确认为SN,切除后送检。2.目前常用的SN示踪剂可分为两...[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经验教训

    1.前哨淋巴结示踪的各种方法均有自身的优缺点。(1)核素示踪的优点在于可以术前采用ECT进行体表定位,动态观察示踪剂的引流位置,术中采用γ探头进行精确定位,γ探头可对放射热点和离体标本进行闪烁计数定量分析,因而准确度较高...[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背景与解剖要点

    1.正常人的颈部淋巴结共有250~350枚,占全身淋巴结的1/3,分为浅淋巴系统和深淋巴系统。各淋巴结之间通过淋巴管相连接,因而整个淋巴系统形成了复杂的拓扑样网络结构,淋巴结之间的联系有多条通道,这就造成了头颈部器官淋巴结引...[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临床实践

    1.N0头颈鳞癌的颈部处理目前仍然以择区性淋巴结清扫为金标准。SN活检多数处于研究阶段,尚需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方可广泛推广。2.SN活检主要的适应证为无造影剂过敏史的cT1-2N0M0病例;cT3-4N0M0病例隐匿性转移率较高,SN活检有较...[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总结

    SN活检是目前评价cN0头颈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最有前途的技术,值得探索和发展。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为SN示踪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开发和研究新的更为安全有效的SN活检技术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

第九节 颈淋巴结清扫术

    颈淋巴结清扫指基于颈部分区(即:中央区、侧颈区),将颈部指定分区内的所有纤维脂肪组织和淋巴组织整块切除,同时保留重要结构。其术式来源于根治性切除肿瘤的理念,即将原发灶和可能发生的侵犯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和软组织一并...[继续阅读]

头颈肿瘤外科临床实践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