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外科护理学 > 列表
外科护理学 共有 165 个词条内容

三、低钙血症

    人体内99%的钙以磷酸钙和碳酸钙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细胞外含量很少,其中50%与蛋白质结合,钙具有维持神经-肌肉稳定性的作用。当血清中钙低于2.2mmol/L时,则发生低钙血症。【病因】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性筋膜炎、肾衰竭、消...[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第四节 酸碱平衡失调患者的护理

    正常人体血浆酸碱度即pH在7.35~7.45,这种适宜的酸碱度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虽然在生命活动中会不断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但依靠各种缓冲系统以及肺和肾的调节,血浆酸碱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发生...[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第一节 休克概述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与分类】根据病因,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是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第三间隙积液,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的休克。由大血管破裂或器官出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重度脱水引起的休克称为失液性休克;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血液和血...[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第三节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等,又称为内毒素性休克。内毒素与体内的一些成分结合后,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还可促使组胺...[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一、手术创伤营养代谢特点

    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由糖、脂肪、蛋白质氧化代谢产生。葡萄糖是体内各器官组织普遍利用的能量物质,但因糖原储存量小,在饥饿状态下仅能维持12~24小时的代谢需要;蛋白质是体内各器官、组织的组分,一旦消耗将影响器官功能,不...[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二、常见营养不良病因

    1.高代谢状态如手术、大面积烧伤、多发损伤、严重感染等。2.进食障碍消化道疾病,如肠道术后、幽门梗阻、食管癌、腹膜炎、肠梗阻等。3.慢性长期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长期腹泻、肠瘘、消化不良等。4.其他如短肠综合征、放...[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三、营养不良临床表现

    1.消瘦指体重较正常人少15%以上,或短期内体重下降过快。2.水肿由低蛋白血症引起。3.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4.其他如腹腔积液、无力、皮肤干燥、毛发脱落、肝大等。[要点: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四、营养不良分类

    当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不足以满足或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时,即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外科患者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为三种类型。1.消瘦型营养不良常以热能缺乏、人体测量指标值下...[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

五、营养不良诊断和评估

    营养评估是由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目的是判断患者有无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的类型与程度,也是评估营养支持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营养状况的评估应综合病史、体格检查、人体测量、...[继续阅读]

外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