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外科诊疗常规 > 列表
外科诊疗常规 共有 580 个词条内容

第五节 拔甲术

    【概述】拔甲术的目的是为了暴露甲床和基质进行基质切除或甲床及基质活检、治疗甲菌病、慢性皮肤念珠菌病或内生甲。拔甲不能治疗由基质疾病引起的甲萎缩、足内生甲或较大的甲床缺损。拔甲术可分为部分或全部。前者,甲板...[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六节 体表肿块切除术

    【概述】体表肿块切除的目的主要为切除体表的新生物或取活检。【适应证】已确诊为体表良性肿物者或取活检。【禁忌证】(一) 明显出血体质。(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三) 全身情况衰竭,休克等。【操作方法】(一...[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七节 乳腺包块切除术

    【概述】乳房内有15~20腺叶,每一腺叶分成很多腺小叶。每一腺叶有单独的导管,腺叶和乳管内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腺是许多内分泌腺靶器官,随月经周期变化。乳腺包块中常见的有慢性囊性增生病、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八节 腋臭切除术

    【概述】体味是由于体表的皮肤及机体内管道的体表开口分泌的物质所产生的味道,腋臭是由腋窝皮肤的顶泌汗腺分泌物经细菌作用而产生的臭味,是一种不良体味,主要见于青春期。内科治疗: 主要从减少汗腺分泌和抑制细菌生长两个...[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九节 痔切除术

    【概述】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节 血栓性外痔切除术

    【概述】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外痔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外痔分型:①血栓性外痔。②结缔组织性外痔。③静脉曲张性外痔。④炎症...[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一节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概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建立在肛垫学说基础上的,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适用于各类痔疮,尤其是重度内痔和部分直肠黏膜脱垂的病人。其原理是: 保留肛垫,将部分内痔及痔...[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二节 表浅脓肿切开引流术

    【概述】脓肿是急性感染过程中,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因病变组织坏死、液化而出现的局限性脓液积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脓壁。常见的致病菌为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可原发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远处原发感染源的致病菌经血流、淋巴...[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三节 静脉切开术

    【概述】抢救病人急需输液,而静脉穿刺有困难,或要较长时间输液以及做特殊检查,如心导管中心静脉压测定。临床上静脉切开常用的静脉有:大隐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及其分支。临床上多采用内踝上方的大隐静脉。【适应证】...[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四节 清创缝合术

    【概述】清创缝合术,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适应证】8h以内的开放性伤...[继续阅读]

外科诊疗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