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 列表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共有 340 个词条内容

五色带下

    妇人带下青、黄、赤、白、黑五色相杂,称“五色带”。《诸病源候论》有“带下五色俱下候”。本病多由带下日久演变而来,故遇此症,每属危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更审其带久淋漓沥之物,或臭或腥秽,乃败血所化...[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嗣育

    “嗣”是指子孙后代,“育”是指生育,所以嗣育是指男女适时成婚,阴阳交配,繁衍后代。嗣育之道,端赖肾气盛,天癸至,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然后阴阳交合,乃能有子。肾气、天癸乃生育的物质基础,为后代成形之本。它对能否...[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不孕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三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配偶健康而不受孕,或曾有孕育又间隔三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前者称“全不产”,即“原发性不孕”;后者称“断绪”,即“继发性不孕”。早在《素问·骨空论》就有“女子不孕...[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断产

    育龄妇女,而欲绝孕,用药物使之不能孕育者,称“断产”。早在《山海经》中即有“蓇蓉,食之使人无子”,“黄棘……服之不孕”的记载。蓇蓉、黄棘,今虽无从查考,但说明公元前十二、三世纪早有绝育药物的发现。《千金要方》也载...[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下胎

    受孕后,由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继续妊娠,选用药物使其妊娠中止者,则称“下胎”,亦称“去胎”。早在《诸病源候论》即有“妊娠去胎候”的记载。《罗氏会约医镜》:“……有妇人临产艰危者,或病甚不胜产育者,……则下胎断产之法...[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妊娠

    从怀孕到分娩这个阶段称“妊娠”。《素问·腹中论》称“重身”、俗称“怀孕”。妊娠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妊娠病脉证并治》。“妊”与“娠”的含义,《说文》的解释是“妊,孕也”,“娠,女妊身动也。”春秋时代的《左传》...[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妊娠诊法

    确定是否妊娠的诊断方法,称为“妊娠诊法”,古称“候胎”。如《妇人大全良方》中有“候胎门”。妊娠诊断,一般须脉证合参。如《素问·腹中论》说:“身有病而无邪脉也。”《金匮要略》又说:“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妊娠调理

    妊娠是女性生理的一个特殊过程,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对孕妇的摄生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护,则称“妊娠调理”或“胎前摄养”,古称“胎教”。妊娠调理是着重以母体的素养来影响胎儿的发育,因胎气之盛衰与母体脏气之虚实密...[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徐之才《逐月养胎法》

    徐之才《逐月养胎法》是在一千多年前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按妊娠月份的增长,胎儿之长养,母体十二经气血之盈亏,对孕妇孕期的生活起居,饮食宜忌等方面提出的具体指导,对保护胎儿的发育及母体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今天仍有...[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

妊娠病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列有“胎前诸证门”。妊娠常见的疾病有,因妊娠而发生的,如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坠胎、小产、宫外孕、滑胎、子肿、子满...[继续阅读]

中国医学百科-中医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