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药理学 > 列表
药理学 共有 542 个词条内容

三、表观分布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体液容积。计算公式为:Vd=A/C0A为体内药物总量,C0为血浆和组织内药物达到平衡时的血浆药物浓度。Vd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继续阅读]

药理学

四、房室模型

    房室模型是指定量分析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这里房室不是解剖学上分隔体液的房室,而是根据药物在体内的转运速率以数学方法划分的药动学概念的房室,是反映药物分布状况的假设空间。分布特点相同、摄取或消除药物...[继续阅读]

药理学

五、消除动力学

    药物的消除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通过机体生物转化、排泄,血药浓度不断衰减的过程。药物消除动力学是指体内药物消除的速率过程。根据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特征,可分为两类:1.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恒比消除。...[继续阅读]

药理学

六、消除半衰期

    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life,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由于多数药物是按恒比方式消除,故半衰期是固定的,不受血浆药物浓度和给药途径的影响。一次给药后,约经过5个半衰期,血中药物...[继续阅读]

药理学

七、清除率

    清除率(clearance,CL)是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多数药物是通过肝生物转化和肾排泄从体内清除。因此,CL主要反映肝、肾的功能,不受血药浓度的影响...[继续阅读]

药理学

习题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A.口服给药B.舌下给药C.直肠给药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2.能产生首过消除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给药B.舌下给药C.直肠给药D.肌内注射E.静脉注射3.碱化尿液,可使弱酸性药物经肾排泄...[继续阅读]

药理学

一、生理因素

    1.年龄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如肝、肾功能、体液与体重的比例、血浆蛋白结合率等均可因年龄而异,年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小儿和老年人尤为突出。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尤其是婴幼儿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其肝、肾功...[继续阅读]

药理学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药物作用,其中以患者的情绪、对药物信赖程度及医药人员的语言等因素最为显著。安慰剂的疗效正是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它主要是通过暗示作用而产生效果。暗示内容包括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信赖程度或...[继续阅读]

药理学

三、遗传因素

    基因是决定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受体活性和功能表达的结构基础,是药物代谢与反应的决定因素。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和受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与群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如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在人群中...[继续阅读]

药理学

四、个体差异

    一般情况下,年龄、性别和体重等条件相同的患者,对药物作用的反应是相似的,但也有少数患者对药物作用的反应与一般人不同,有显著的量或质的差异。量的差异表现为高敏性和耐受性。如患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应用小剂量就能产...[继续阅读]

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