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 列表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共有 307 个词条内容

医药分业与地道药材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众医睹不识药,唯听市人……真伪好恶莫测。所以钟乳醋煮令白,细辛水渍使直,黄芪蜜蒸为甜,当归酒洒取润……”表明当时医药已分业,医生自己不采药,用药依赖药商,以至真伪好恶莫测。而有药商因...[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徐之才与《药对》

    徐之才(492—572年),北齐著名医家,字士茂,祖籍东莞(今山东莒县),寄籍丹阳(今江苏),出身于世医家庭。从其五世祖徐熙以下至之才兄弟,六代中就有十一位名医。其父雄、祖父文伯、叔祖成伯、曾祖道度、叔曾祖叔响、高祖秋夫,及其弟...[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龙门石刻药方

    自公元六世纪上半叶(北魏晚期)起,在洛阳龙门石窟开始凿药方洞,历北齐至初唐(一说隋),洞中石刻至今尚可辨认者计有124个(一说140个),例如疗赤白痢方“麻子汁煮绿豆,空腹饱服”。涉及药物122种(一说175种),现已有经过校注的《龙门石...[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隋书·经籍志》

    共录载隋代及其以前的医药书256部,4510卷。除养生、炼丹、符咒等以外,真正的医药书共计3953卷,其中医方类就有3714卷,占94%。隋政府还编有《四海类聚方》2600卷,《四海类聚单要方》300卷,规模堪称空前,可见隋代医方又有所盛行。但这...[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唐史收录的医药书籍

    据《旧唐书·经籍志》载,唐及其以前的医书中名堂经脉类(包括医经、明堂、经脉、针灸)共26家,凡173卷;医本草25家,养生16家,食经10家,病源单方2家,杂经方58家,类聚方1家,共110家,凡3789卷。据《新唐书艺文志》名堂经脉类16家,231卷;医术...[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唐代炼丹术及其成就

    唐代的皇帝李聃托附老子为始祖,把老子封为玄元皇帝,把道教奉为国教。炼丹术在封建统治的支持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不少炼丹家和有关著作。如孙思邈和他的弟子孟诜,既是医学家又是炼丹家。又如陈少微及其著作《大洞炼真...[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甄权、甄立言与《药性论》

    甄权(541—643年)隋唐间著名医家,许州扶沟(今河南省)人。其弟立言亦为当时名医。权长于针灸术及脉诊,曾撰《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等。传百余岁时,唐太宗曾亲临其家探视并咨询长寿之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年)为唐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一生勤奋好学,学识渊博,有丰富的临证经验,隋唐两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但他无意仕途,隐居乡间于诊疗之余从事著述。撰有《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等。他在《千金...[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新修本草》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苏敬提出中修本草的建议后,唐高宗命重臣长生无忌、李勣(绩)主持编修工作,由苏敬等20余人集体编撰,于显庆四年完成。名为《新修本草》亦名《唐本草》或《英公本草》由政府颁行全国。这是中国最早由国家...[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

《千金翼方》

    该书约撰成于682年左右,全书30卷。据说是孙思邈晚年为了补充《千金要方》之不足,而编写的。1~4卷专论药物,其余各卷分别论述妇科、小儿科、伤寒、补品、中风、杂病、疮痈、诊脉、针灸等等。卷1叙述:采药时节、药物产地、药...[继续阅读]

药物发现和发明史